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新高地,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
開放岳陽擁抱世界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姜鴻麗 周磊
6月26日至28日,2025年全國民建會員企業家岳陽行活動舉行,200多名企業家穿梭于產業園區,尋找合作機遇,感受開放岳陽澎湃動能。
岳陽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戰略,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新高地,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
開放區位新生態
——從“地理樞紐”到“經濟磁場”
6月27日,民建會員企業家走進城陵磯新港區的中非經貿先行區總部基地。
展廳內,五大功能板塊匯聚對非貿易、供應鏈金融、非洲智庫等服務,非洲木雕、橡膠制品等各類商品琳瑯滿目;玻璃幕墻外,長江貨輪鳴笛駛過,產業園區發展欣欣向榮。
陜西極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鵬宇饒有興致地拍照、咨詢。“我們從非洲進口銅作為生產原料,希望能借力岳陽的區位優勢和對非貿易政策優勢。”他說,如果有機會,考慮在岳陽成立子公司,加強合作。
憑借通江達海的物流優勢,岳陽搶抓對非合作發展新機遇,建成投用中非經貿先行區總部基地、中非工貿產業園等重大項目。
去年,岳陽實現對非貿易額15.5億元,岳陽觀盛、岳陽林紙、勁仔食品等企業通過AEO認證,與非洲海關實現“綠色通關”互認。
岳陽作為湖南省唯一臨江口岸城市,坐擁長江湖南段163公里“黃金水道”。
依托全國一類水運口岸城陵磯港,岳陽積極迎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等機遇,發展港口物流和樞紐經濟,打造開放發展新生態。
城陵磯口岸穩固長江“百萬標箱樞紐大港”地位,6月27日虞公港首次完成萬噸級船舶停靠作業。
城陵磯—川渝航線、路口鋪新貨場“岳陽—深圳鹽田”中部鐵水聯運新通道、岳陽—俄羅斯海參崴國際直航、岳陽—懷化—東盟國際鐵水聯運等陸續開通,岳陽基本形成“一樞紐多重點”現代港口集群、“鐵水公空”多式聯運物流體系。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岳陽片區揭牌后,與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以及進口汽車、肉類、糧食、原木、水果等口岸形成九大國家級開放平臺,進一步放大區位優勢。
今年一季度,城陵磯新港區完成進出口貿易額93.41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城陵磯綜合保稅區成為全省唯一實現進出口總額增長的綜保區。
當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動能,岳陽逐漸完成從“地理樞紐”到“經濟磁場”的質變。
開放產業新格局
——從“單兵突進”到“齊頭并進”
走進岳陽匯川技術有限公司,車間機器轟鳴,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
“生產線實現‘人、機、料、法、環’全流程信息自動集成。”講解員指著監控大屏介紹,屏幕實時顯示設備運行數據,產品從訂單到出廠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控。
匯川技術自落地岳陽以來,迅速建成現代化智能制造工廠,日生產伺服電機2.6萬臺,2024年實現產值36億元,稅收8600萬元。
目前,岳陽已落地匯川技術電機配套商25家。華容縣積極籌建匯川技術配套產業園,為新材料、智能制造、工業自動化等產業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岳陽布局“1+3+X”現代化產業體系,既有對現代石化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升級,也有對醫藥健康、生物制造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謀篇布局,打破以往聚焦單一優質產業的慣例,實現差異化發展。
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洞庭湖區域中心、湘江實驗室區域創新中心、洞庭實驗室等省級四大實驗室先后落戶岳陽,177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開放基因重塑岳陽產業版圖,優質企業紛紛入駐。
新紫光集團岳陽智能制造基地年產能達20萬臺,年產值約100億元;中創空天的航空航天環鍛件在城陵磯港裝箱出海,其電機外殼年產量150萬套,獨占比亞迪全國市場份額的70%;全球最大打印機生產基地、全球最大遙控器生產基地在洞庭湖畔拔地而起……
今年1至5月,岳陽市新簽約項目319個,總投資額901.28億元。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6個,“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9個。
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期間,“中國電力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中非合作(岳陽)能源基地”在岳陽授牌,為推動岳陽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6月27日,2025年全國民建會員企業家岳陽行活動中,14個項目現場簽約,“湖南省體育用品制造產業園”落地華容。
一場場盛會,見證岳陽產業從“單兵突進”到“齊頭并進”的實踐。國內外企業家匯聚岳陽,推動優質產業項目與岳陽發展需求精準咬合。
開放發展新洼地
——從“跟跑接軌”到“主動定義”
近日,岳陽的海船船員廖龍提交體檢單并通過核驗后,當場在海船船員專窗接受海事海關頒發的海員健康證明。這標志著岳陽海事局、長沙海關及所屬岳陽海關在岳陽自貿片區首創的“一檢兩證”創新全面落地。
海員隨國際航行船舶出國,必須持有“兩證”,即《國際旅行健康檢查證明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健康證明》,但辦理“兩證”費時費力。
作為長江中游航運樞紐,城陵磯港運營至日韓、東盟、俄羅斯等航線,海船船員出入境頻率高,辦理“兩證”業務量日益增大。
岳陽海事牽頭會同岳陽海關等部門,運用制度創新這把“萬能鑰匙”,推出“一檢兩證”制度創新,全面優化證件辦理流程。
“‘兩證’辦理時長從3天壓縮至1天,單次費用節省約200元,極大程度惠及本地及周邊省份船員。”岳陽海事局船舶處處長肖俊說。
與其“跟跑接軌”,不如“主動定義”。在岳陽,“首試”“首創”“首推”“首倡”成為高頻詞。
創新實施長江中上游進口轉關貨物轉運監管新模式,實現湖南城陵磯港、湖北武漢港、江西九江港及重慶港等協同作業;探索首創“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制度,每年為企業減免運費3000多萬元,在全國推廣……
“在湖南自貿區改革試點任務中,岳陽片區承接88項,均已基本實施,探索形成52項‘首提首批首創’成果。”岳陽自貿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讓企業家安心發展,岳陽持續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降低水電氣價格和物流成本改革,出臺監督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十條負面清單”,發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40條”“巴陵人才新政20條”,率先在全國打造“城市碼+政務服務”集成應用新模式,首設“岳陽企業家日”,不斷優化發展軟環境。
責編:潘華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