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謝卓芳
裝備工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近年來,湖南裝備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增加值總量占全省規模工業比重約三分之一,成為全省經濟當之無愧的“壓艙石”。
亮眼成績背后,離不開一座戰斗堡壘的付出——全省“四強”黨支部、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工業處黨支部。這支由8名黨員組成的堅強隊伍,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不畏困難,堅定前行,將黨旗插在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最前沿。
車間當課堂,聽見最真實的機器轟鳴
隨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飛速發展,我省裝備制造業面臨挑戰和機遇。實時更新知識體系,掌握行業發展動向,成為裝備工業處黨支部的必修課。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支部書記道出心聲。裝備工業處始終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連續5年獲評省工信廳先進處室。
不僅如此,該黨支部還把課堂搬到企業車間、項目一線,讓組織生活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近年來,湖南深入開展“智賦萬企”行動,推動智能制造進車間、進企業、進園區。裝備工業處聯合中機國際、思勝智能等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開展黨建活動,深入交流業務,傾聽企業心聲。
為提高中小企業智能制造意識和能力,裝備工業處連續5年牽頭開展“智能制造進園區”活動共計19次,組織智能制造專家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診斷咨詢和政策宣講服務。截至今年5月底,我省累計建成智能制造企業2750家、智能制造生產線(車間)4486個、智能工位31010個。
服務為本,當好產業發展的“護航者”
眼下,湖南掀起服務企業高潮。全省上下常態化長效開展“走基層、找問題、想辦法、促發展”和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行動,破解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
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黨支部積極作為,常態化下沉產業鏈企業發展一線,全力以赴助企解難。
長沙梅花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手握珍貴的商用車生產資質,近年來因公司轉型開展配套零部件業務,生產資質面臨被工信部特別監管的風險。該黨支部主動出擊,敏銳捕捉到吉利集團拓展商用車業務的戰略需求。他們化身“紅娘”,多次往返工信部等部委溝通協調,穿針引線促成湘潭市收購梅花資質并成功引入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項目。這一招“騰籠換鳥”,不僅讓梅花專心配套零部件業務,更讓吉利在湘潭開辟了新能源商用車新版圖。
“盤活梅花”的成功經驗,為后續工作打開了思路。裝備工業處乘勢而上,將這一創新實踐復制到廣汽三菱產能置換中,促成廣汽埃安長沙基地快速投產。
勇闖“深水區”,專啃“硬骨頭”
在全省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特高壓輸變電裝備這4個集群都屬于裝備制造業。優勢產業長成參天大樹的同時,也不約而同蹚入轉型升級“深水區”。
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只有敢碰硬的擔當者。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的殷殷囑托,化為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黨支部黨員“向難而行”的行動自覺。
自2021年起,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步入下行周期,發展“天花板”問題日益突出。裝備工業處積極發揮重點產業倍增計劃工作機制作用,通過舉行湖南—央企工程機械海外市場拓展合作對接座談會、舉辦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推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等,持續提升我省工程機械企業國際競爭力。2024年,全省工程機械出口316.3億元,同比增長20.3%,延續快速增長態勢。今年前5月,全省工程機械出口144億元,同比增長4.8%。
搶抓我國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培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新增長點。2023年,株洲聯誠集團創新對老舊內燃機車進行“油改電”升級,在提升整車系統效率的同時,實現零碳排放。新技術新產品卻無渠道銷售,裝備工業處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與專用鐵路企業進行供需對接,打開企業銷路。目前,聯誠集團新能源改造項目訂單累計達14臺,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鞏固。
我省裝備制造前沿技術突破的背后,總有裝備工業處的身影。近年來,裝備工業處牽頭開展重大技術和自然災害防治裝備攻關行動,推動國家醫療技術裝備高質量發展技術服務平臺等高能級創新平臺落地,大型民機車架式起落架、碳化硅晶圓雙面拋光設備等一批突破性創新成果相繼問世,“湖南制造”金字招牌越發響亮。
責編:伍鏌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