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14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通訊員 陳浩然 羅文嘉 劉彥伶)8月13日,湖南省常德市澧縣,一場小雨帶來入秋后的絲絲涼意。73歲老人李壽群正坐在自家陽臺上,專心致志地打著草鞋。從準備材料到開始編織,不到半小時,一雙精致而結實的草鞋便在老人手中誕生。打草鞋,李壽群從12歲做起,如今73歲的她,仍然在不斷通過草鞋講述家族、家鄉的往昔故事。
(李壽群正在編織草鞋。)
12歲開始打草鞋,“家族手藝”傳了4代人
1952年,李壽群出生于澧縣。母親家世代以打草鞋為生,從曾外祖母開始,到李壽群的母親已是第三代。李壽群12歲那年,父親去世,趕上村里修防洪堤,李壽群年齡小、沒力氣,經常干不滿工分,跟著母親學習打草鞋,10雙草鞋5毛錢,母女倆以此度日。
“別人打的草鞋最多穿三天,我打的草鞋能穿一周。”李壽群笑著揚了揚手中的草鞋,自己打的草鞋比別人的更漂亮,也更加耐磨,“過去我們這里有人辦喪事,需要給家里做工的人提供草鞋,到我這里訂,一買就是十幾二十雙。”
草鞋質量好,李壽群是有自己家族的祖傳秘訣的——稻草的選取需根據使用者的身高不同選擇;用水噴灑稻草打草塊時,不能使用自來水、冷開水,要使用由井水、雨水與河水混合而成的水……這些秘訣在李壽群家已口口相傳四代人。
舉起一雙剛打好的草鞋,陽光穿透致密的紋路,割稻編鞋、四處奔走販賣……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童年記憶,都沉淀在老人腦海中。
技藝接續面臨困境,堅持編鞋等待傳承機遇
“現在很少有人穿草鞋了,兒子孫子都不愿意學。”李壽群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道。
2019年,李壽群開辦了澧縣李大媽草鞋店,本想通過經營門店擴大草鞋的生產規模、拓寬銷路,無奈草鞋已然沒有市場,顧客少之又少,訂單寥寥無幾。最終,李壽群的小店只經營了兩年便宣告關門。
小店經營不成功,李壽群也不氣餒。平日里只要不下雨,便會帶著草鞋架走到公園街市擺攤做草鞋,遇到愛好者圍觀拍照,李壽群也樂于分享展示技巧。老人并不拘泥于將手藝傳給家中晚輩,有愛好者通過拍照錄像的方式學藝,李壽群也十分欣喜。
老人對傳承的堅持也遭遇了不少非議,有人笑她“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做草鞋”“又不是沒錢吃飯,還做這些活計干什么”……李壽群從來不為所動,“我只擔心這門手藝后繼無人了,只要我還能動,一定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如今,李壽群制作的草鞋已被收入澧縣博物館、澧縣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打草鞋這項已不常見的傳統技藝。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