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26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余蓮 彭靖貽)為適配職業發展、拓展個人技能,越來越多人加入“考證大軍”。但證書市場中,既有已被取消的“無效證”,也有魚目混珠的“山寨證”,給公眾帶來選擇難題。
8月26日,記者梳理人社部、公安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的《關于加強職業技能評價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結合已取消證書實例與甄別方法,為市民提供權威參考。
三部門劃“紅線”:規范評價、嚴打違規
通知從評價依據、監管力度、平臺建設三方面,明確職業技能評價管理要求。
評價依據上,通知強調,職業資格評價必須嚴格按照人社部公布的現行《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實施,目錄外的“職業資格”均不具備官方認可效力。
監管層面,將對評價活動開展常態化監督:對不執行國家職業標準、審核報考條件不嚴,甚至偽造報名資料、“不考試就發證”“濫發倒賣證書”等行為,將取消評價結果、宣布證書作廢、追回補貼資金,相關機構還可能被限期整改或移出評價機構目錄;若涉嫌職務犯罪,移交紀檢監察部門,構成其他犯罪則移送公安機關追責。同時,針對假借行政機關名義宣傳、違規使用“國家”“職業資格”“包過”等字樣的行為,也將依法處罰。
此外,各地人社部門需依托現有系統搭建職業技能評價服務監管平臺,實現評價全過程信息記錄,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與違規預警。
76項證書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記者了解到,此前已有76項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相關評價由政府認定改為社會化等級認定。其中,機械設備修理員(工程機械維修工等)、房屋建筑施工人員(鋼筋工、架子工等)便在取消名單中,如今若再有人推薦考取此類“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需警惕其“無效性”。
如果想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以通過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網(https://www.osta.org.cn/)中的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公示查詢系統看看是否存在此項證書。
公眾無需擔心“有用證書”難識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教師資格證、法律職業資格證、注冊會計師等證書仍位列其中,這些證書認可度高、與職業發展緊密相關,符合條件的考生可按正規渠道備考。
同時,針對“山寨證書”問題,人社部已開展專項治理,對假冒網站、虛假證書線索一查到底。在此提醒市民:想考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先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想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通過“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網”查詢正規評價機構,避免精力與資金浪費。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