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一場特殊的讀書分享會上,書中的淑芬惹哭了讀書的淑芬
淚光中看見愛的輪回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楊元崇
8月28日上午10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慈愛園,屋外陽光燦爛,一場特殊的讀書分享會正在舉行。
向淑芬讀到長篇報告文學《讓黑白綻放色彩——欠發達地區困境兒童集中養育慈愛園模式探索》中“當她被親情拋棄時,卻有很多雙溫暖的大手向她伸來”時,這個慈愛園輔導員突然哽咽得讀不下去,淚水打濕了手中的書頁。
現場安靜得出奇。人們這才發現,此刻讀書的人和書中被寫的人,竟然都是她——淑芬,慈愛園創辦后第一批入住的“女兒”。十年間,已有1281名像淑芬這樣的孩子在湘西8所慈愛園重獲新生。
2014年,湘西州委、州政府,在全國首創孤兒集中養育體系的慈愛園模式。2015年8月,湘西州慈愛園開園,到2020年,全州已創辦8所慈愛園。這種集中養育孤兒的慈愛園模式,得到民政部、中華慈善總會的關注和贊揚。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被一本書完整地記錄下來。”淑芬撫摸著書的封面,那里印著她和妹妹在慈愛園門前的合影。照片上枯瘦的小女孩,如今已成為慈愛園輔導員。十年來,慈愛園累計培養出407名高職以上院校學生,其中298人獲得專科至研究生學歷。
時光倒回2015年。那一年,父親猝然離世,母親離家出走,14歲的淑芬帶著10歲的妹妹,在大山里艱難求生。“餓著肚子打豬草時,我總盯著山那邊的公路看,幻想能出現一個救我們的人。”說到這,她下意識地攥緊了衣角,仿佛又變回那個無助的孩子。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那個暴雨夜。民政干部把姐妹倆接進湘西州慈愛園,園長張薇用毛巾擦干她們濕透的頭發說:“以后這就是你們的家。”這句話,讓兩個瑟瑟發抖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溫暖。
“書中寫的每雙‘溫暖的手’都是真實的。”淑芬翻開書中的照片——有輔導員半夜背妹妹去醫院的背影,有愛心人士教她扎頭發的場景,還有全園孩子給她們過生日的笑臉。最讓她動容的,是書中記錄的那個細節:高考前夜園長悄悄在她枕頭下塞了張紙條:“別怕,園里永遠是你的退路。”
這份毫無保留的愛,改變了姐妹倆的人生軌跡。妹妹大學畢業后成為輔警,她則選擇回到慈愛園工作。“就像書里寫的,這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一場愛的輪回。”
分享會現場,該書作者、湘西州文聯主席向午平一直認真聆聽。他歷時3年,走訪數十個像淑芬這樣的孩子,才寫出這部20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在郴州軍營采訪從慈愛園走出去的士官時,那個大小伙子說著說著突然給我敬了個軍禮。”向午平回憶道,“那一刻我明白了,慈愛園給孩子們的不僅是溫飽,更是重塑人生的力量。”
如今,這種力量正在湘西大地傳承。這份大愛以更系統的形式延續。在湘西州慈愛園,84名離園孩子就業率達100%,10名孩子在校光榮入黨、9名孩子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您看,書中寫的黑白童年,現在真的綻放色彩了。”淑芬指著書中最后一章對向午平說。
陽光透過玻璃頂灑下來,照見書頁上未干的淚痕,也照見淑芬胸前那枚閃亮的黨員徽章。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