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作答“林改四問” 多措并舉產業興林
邵陽林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9月25日,綏寧縣集體林地收益權證首發儀式現場,村民們捧著嶄新的收益權證。(邵陽市林業局供圖)向更生 王歧民 張文杰
古木參天、郁郁蔥蔥,晨霧如紗籠罩著邵陽綏寧縣長鋪子苗族侗族鄉佘家村,望著集體林地,村民劉珊滿臉歡笑。
9月25日,綏寧縣集體林地收益權證首發儀式在佘家村舉行。現場村民們捧著嶄新的收益權證和分紅款欣喜說道:“以前只知道林子是集體的,現在不光有分紅,還拿了證,以后的收益心里有底了!”
這標志著當地以“三權分置”破解集體林地改革難題的試點取得實質性突破,“林地歸集體、收益難到賬”的困境成為歷史。
新一輪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以來,邵陽市委市政府錨定“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目標,以“林長抓林改”為總抓手,創新作答“林改四問”。從制度改革、政策供給、價值轉化、規模經營等方面聚力攻堅、落地見效,形成了多項全省首創的深化集體林改經驗,提供了可復制的“邵陽經驗”,打造了湖南樣本。
破題:高位推動,頂層設計
近年來,邵陽持續高位推動,將林改工作列入各級黨政議事日程。
“我們堅持林長領動,突出市、縣、鄉、村四級林長抓林改。”邵陽市林業局負責人表示,市委書記、市林長2次召開林長會議,部署林改工作,明確了“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目標。同時,我們壓實“雙掛雙包”責任體系:市級林長掛聯縣市區、縣級林長掛聯鄉鎮、鄉鎮林長掛聯村組,縣專班責任單位包改革項目和工作實效、村干部包試點基地建設,有力有序將工作推開。
邵陽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23 個市直部門單位及縣市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市林改工作專班,在全省率先出臺林改工作計劃、召開推進會議,將林改12大類、38項具體任務分解到各責任單位;建立專班聯席會議制度,累計解決難題27個。
如何破解“林改”難題,除高位推動外,邵陽還出臺了系列政策,推動制度改革,為林改順利推進提供保障。
如《森林可持續經營五年行動方案》《國有林帶動集體林聯合經營指導意見》《支持林業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制度、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推進林改。
創新:一縣一策,先行先試
緊扣“林改四問”,邵陽創新作答。
“山要怎么分”,用政策“移山”。穩定集體山。明確不再分山,只將其收益權量化到戶。
武岡市采取均股均利將村組集體29萬畝公益林,以1980年確權分山人數明確收益權,2025年以來林權登記10宗。
綏寧此次試點涉及5.36萬畝集體林地,通過科學核算林地生態價值與經營潛力,建立起清晰的收益量化機制,首次將改革紅利精準分配至全村291戶、1208名村民,人均分紅達701.7元。
邵陽還創新推出“需求導向型發證”和“聯戶發證”。群眾有需求、現實也許可的,發小證、發戶證(到農戶);若條件未成熟、仍在集體經營的,按照“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原則發大證(到小組)、發聯證(到聯戶)。
“樹要怎么砍”,用制度“立規”。抓好《森林可持續經營五年行動方案》,優化公益林中集體林比例;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取消禁止或限制合法的林木采伐行為。
“錢從哪里來”,用平臺“破難”。鼓勵平臺公司牽頭組建林權收儲平臺,建立規范的“統進統出”運管模式。制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此外,邵陽還構建以“兩個省級試點”、“兩個市級探索”的主體改革框架,創新推出“一縣一策”,鼓勵先行先試,支持各地結合實際打造改革樣板。
目前,城步的林權證抵押貸款、武岡的公益林均股均利、邵東的社會主體帶動規模經營、新邵的林地信托發展產業、洞口的國有林場加資源培育、綏寧的自留山確權助力林下經濟等地域模式基本成型。
成果:產業興林,產值全省第一
“近年來,我們堅持產業興林,通過發展五大特色產業實現林業總產值538.9億元,全省第一。”邵陽市林業局負責人介紹。
成功爭取國家油茶獎補示范項目,總投資10億元;將林改工作融入“邵商回歸”工程,引入民營資本5億元投資林業,帶動340家規模經營主體集群發展。
推動油茶、竹木、林下經濟、生態旅游與森林康養、花卉苗木五大特色產業發展,實現林業總產值538.9億元,全省第一。
此外,還積極推動“區域公用品牌+縣域特色品牌+企業自主品牌”共建,支持“邵陽油茶”“新寧臍橙”“隆回金銀花”“洞口雪峰蜜橘”等縣域特色品牌做大做強。培育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74家、省竹產業十強企業2家。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