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特色種植業的興起,水稻、玉米等常規經濟作物不再是農戶的唯一選擇。吊瓜作為一種藥食兩用的經濟作物,逐漸成為致富的新選擇。
10月12日,在江華瑤族自治縣大路鋪鎮牛角灣村吊瓜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的棚架映入眼簾,藤蔓纏繞其間。藤蔓下,圓滾滾的瓜蔞掛滿枝頭,有的金黃誘人,有的還披著鮮嫩的綠色“外衣”。村民們穿梭于藤蔓之間,嫻熟地采摘著成熟的吊瓜,裝桶搬運;加工區內,大家麻利地篩選、清洗,洗凈的濕籽裝袋后便被運往晾曬場。
“今年一起總面積有210多畝,現在進入采摘期已經第三批、第四批了,雇傭本村村民一起10-20個,干籽產量200-300斤上下,今年市場大概在18-20塊錢一斤干貨,純利潤大概2000-3000塊錢一畝?!狈N植戶說。
晾曬場上,趙江雄將瓜籽均勻攤開,顆顆瓜籽在陽光照射下漸漸蒸發水分,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瓜香。趙江雄說,吊瓜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既源于嚴格的品質把控,更因其獨特的價值屬性。作為多年生植物,一次栽種可連續多年受益,其皮、仁、根莖均可入藥,吊瓜籽更可作為休閑零食,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趙江雄說,采下來天氣達到30℃以上大概曬兩天左右,干濕度達到14以內。吊瓜也屬于藥材這塊,它有潤喉、祛痰的作用。
隨著種植技術的成熟、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種植規模的穩定運營,今年吊瓜基地呈現出“量效齊升”的良好態勢,不僅彰顯了吊瓜種植產業的發展潛力,也為后續擴大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更為當地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持續動力。
“我們自己開了一個加工廠,自產自銷的,還有對外銷到安徽這塊,我們和廠家也訂購了合同的。下一步就是研究套種,因為我們整體面積種得比較稀疏,研究套種中藥材、蔬菜、油菜這塊,增加一畝的投資和收益。”趙江雄說道。
(朱 婷 楊 露)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