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16日訊(通訊員 毛令一 劉澤軒)近日,道縣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ERAT),標志著該院在消化系統疾病微創診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更開創了“超級微創、保留器官、快速康復”的闌尾炎治療新模式,為縣域患者帶來更優質的醫療選擇。
病例回顧:精準診斷,不開刀治療闌尾炎成現實
患者吳女士因反復下腹部疼痛到道縣人民醫院就診。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劉澤軒接診后,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發現其麥氏點存在固定壓痛,CT結果顯示:闌尾糞石嵌頓,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顯著升高。消化內科聯合普外科會診,確認吳女士反復腹痛系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伴糞石嵌頓。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傳統治療方案需手術切除闌尾。
經過全面評估并與吳女士及家屬充分溝通后,消化內科團隊決定實施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ERAT),為其有效解決病痛,避免手術創傷、保留闌尾功能。
手術紀實:多學科協作下精準診療攻堅
手術過程中,消化內科團隊成員緊密協作,在護士的精準配合下,劉澤軒主任嫻熟操控結腸鏡,精準抵達回盲部,將闌尾內口清晰暴露于視野之中。副主任醫師羅榮明經結腸鏡活檢孔道送入子鏡,并順利通過闌尾內口進入闌尾腔。
手術進行中通過子鏡的直視探查,視野清晰可見吳女士的闌尾腔內多處糞石及黏膜糜爛、紅腫的炎癥表現。團隊通過大量生理鹽水進行精準沖洗與引流,成功將嵌頓的糞石全部排出,使閉塞的闌尾管腔恢復通暢。整個手術過程順利,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術后,吳女士右下腹壓痛明顯緩解,第二天,便恢復正常飲食,復查炎癥指標均已恢復正常。“沒想到不用開刀就能治好闌尾炎。”吳女士對手術效果十分滿意,同時對消化內科團隊的精湛技藝與貼心護理給予高度評價。
技術突破:從切除到保留的革命性跨越
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ERAT)是當前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一種有效微創技術。與傳統外科手術相比,它成功規避手術創傷、麻醉風險及潛在并發癥,更重要的是,它保留了闌尾這一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該技術具有不開刀、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體表無疤痕、完整保留闌尾等諸多突出優點,為闌尾炎患者提供了更優質、更人性化的治療選擇。
學科發展:以技術創新驅動區域醫療升級
此次技術突破是道縣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內鏡微創化、治療精準化”的重要里程碑。消化內科主任劉澤軒介紹說:“ERAT技術的成功開展,離不開醫學影像科的精準診斷、麻醉科的安全保障及普外科的協同支持。未來,我們將依托多學科協作平臺,持續引進前沿技術,力爭打造縣域醫療微創診療標桿。”
道縣人民醫院主要負責人指出,此次縣級醫院成功開展首例“ERAT”,填補了市內縣級醫院技術空白,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服務理念的生動實踐。下一步,醫院將從“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到“精準微創+智能融合”的全維度升級,讓更多患者享受“創傷更小、恢復更快、功能更全”的優質醫療服務。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