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花 袁雅琴
國以安為寧,業以安為興,民以安為樂。
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婁星區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與實體化運行,不斷完善聯商聯調聯動機制,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法綜治牽頭、各部門協作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格局,實現各類矛盾糾紛和群眾訴求“只進一扇門”。
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長期以來,基層矛盾糾紛調處資源分散在司法行政、公安、街道等多個部門,群眾遇到問題往往“不知該找誰”,影響了矛盾化解的效率與效果。
作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婁星區以綜治中心為平臺,推動治理模式從“單打獨斗”向“協同作戰”轉變,實現從“獨角戲”到“大合唱”的跨越。
綜治中心承載著矛盾糾紛化解與社會治安風險防控“兩大職能”。婁星區堅持“黨委政法委指導,綜治中心搭臺,各家來唱戲”思路,統籌整合政法單位、職能部門及社會組織等資源,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中心已實現訴訟服務、檢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信訪接待及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等功能的集中入駐,涵蓋19家常駐單位、6家輪駐單位和10家人民調解委員會,推動群眾訴求“只進一扇門”,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走進婁星區綜治中心,功能分區清晰合理,導服臺有序引導,4大功能區、7個接待窗口協同運轉,仲裁庭、訴調對接室、法律援助中心等功能室高效運作。中心按照法治化矛盾化解路徑,科學設置引導受理、多元化解、指揮調度三大功能區。引導受理區負責接待登記,多元化解區集成調解、訴訟、法律援助及行業性調解資源,指揮調度區強化風險預警與事件處置能力。空間布局優化讓群眾“進門即明、辦事順暢”。
婁星區還構建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治理體系,創新“百姓點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機制,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實戰化、便民化運行。依托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系統、綜治視聯網等線上平臺,中心實現線上線下協同指揮,為群眾提供調糾解紛、法律咨詢等高效服務。
如今,“有矛盾糾紛,來綜治中心”已成為婁星區群眾的普遍共識。綜治中心不僅成為矛盾化解的主陣地,更是婁星區踐行法治為民、夯實平安根基的生動實踐。
從“有形覆蓋”到“有效運行”
陣地搭建好了,如何推動綜治中心從“有形覆蓋”到“有效運行”的深度轉變?婁星區以機制創新為抓手,推動綜治中心從“物理整合”邁向“化學融合”,真正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實戰平臺”。
區綜治中心將分散的治理資源聚合為高效運轉的“治理中樞”,建立與入駐部門業務協同對接機制,推行“綜治中心派單、職能部門辦單”模式,確保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根據職責權限與問題性質,中心對受理的矛盾糾紛精準分類、定向派單,形成“綜治中心程序推進、職能部門實質解決”的工作閉環,實現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問題聯治。
婁底市湘雅云數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關門停業,拖欠45名員工工資55萬余元,公司賬戶被多家法院凍結,情緒不穩的員工集體來到區綜治中心求助。區委政法委牽頭調度,組織區人社局、法院、檢察院、公安分局等單位召開5次研判協調會,推動多部門聯商聯調。近期,全部工資已發放到位,員工專程送來錦旗致謝。
除了依法調處,更要推動“事了人和”。接地氣的人民調解模式,補齊了單純依靠訴訟或行政手段的短板,成為實現基層善治的關鍵一環。
近日,區綜治中心與區人民法院運用“人民調解+法官指導”機制,成功化解一起標的額達45萬元的民間借貸糾紛。面對債務人還款能力不足、雙方信任破裂等難題,人民調解員首先介入,疏導情緒、彌合分歧;法官則圍繞利息計算、簽名效力等爭議焦點,精準提供法律指導,明確權責邊界。最終,通過“情、理、法”融合調處,原告自愿放棄部分利息,被告承諾分期償還,雙方達成調解。該案成為綜治中心多元化解、訴調對接機制有效運行的生動例證。
婁星區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綜治中心作為重要實踐平臺,積極引入社會力量,組建覆蓋勞動爭議、征地拆遷、醫療糾紛、房產物業等重點領域的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根據糾紛類型和復雜程度實施精準分流與調處。
目前,一批專業調解委員會已在婁星區綜治中心規范運行,眾多金牌調解員活躍在調處一線,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化解。
從“矛盾中轉站”到“治理終點站”
一場持續13年的購房糾紛,近日在婁星區綜治中心畫上句號。8月26日,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征明,婁星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呂許靈牽頭,聯動多級人大代表、行業調解組織及相關單位,推動93戶業主與開發商達成調解協議,實現“解決一案、帶動一片”的效應。
該糾紛源于2011年某樓盤的團購定金問題,項目長期停滯,2022年開發商單方面提出解約僅退款,引發業主強烈不滿,其中26戶訴至法院。面對涉及面廣、關注度高的“骨頭案”,婁星區依托綜治中心平臺,啟動“法院+綜治”多元調解機制,整合街道、人大代表、企業家協會調委會等力量,組建專業調解團隊。通過“背對背”溝通,既向企業講清法律風險,也引導業主理性評估訴訟成本,最終促成開發商同意雙倍返還定金,并承諾同步妥善處理其余同類問題。
該案是婁星區綜治中心從“矛盾中轉站”向“治理終點站”轉變的生動例證。中心通過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聯席會議、領導帶班解紛、督辦問責等機制,構建起“登記受理—先行調解—分類流轉—案結事了”的治理閉環。對入駐部門辦理進度實行全程跟蹤、節點提醒、重點督辦,確保群眾訴求依法高效化解;對疑難案件,由區委政法委班子牽頭協調,推動依“法治化路線圖”閉環處置。
同時,中心整合仲裁、速裁、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資源,為困難群體提供兜底保障,并將化解不力的情形納入督查問責,層層壓實責任。
自今年6月26日揭牌運行以來,中心已接待群眾978批,受理糾紛872件,辦結551件,調處成功348件。全區申訴求決類信訪初件連續兩月環比下降,法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數持續降低,先行調解委派成功率穩步提升。
“一中心”管平安,“一扇門”解千結。婁星區綜治中心正以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兜住群眾日常的憂與盼,筑牢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堅實底座。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