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米出湘 村播助農
2025婁底稻米品牌推介暨“村播”大賽啟動儀式舉行

華聲在線10月15日訊(記者 曾玉璽)10月15日,漣源市龍塘鎮碩泰農業廠區,以“婁米出湘 村播助農”為主題的2025婁底稻米品牌推介暨“村播”大賽啟動儀式正式舉行。活動聚焦政策引領、科技賦能、品牌升級與產銷聯動,全方位展現婁底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為“湘中糧倉”邁向現代化注入新動能。
婁底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伍鵠參加活動。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農業企業代表、“村播”團隊等800余人齊聚一堂,共繪婁底稻米產業振興新藍圖。
強基固本:從“治拋荒”到“穩產量”,筑牢糧食安全防線
作為湖南“湘中糧倉”,婁底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面對“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耕地資源現狀,婁底創新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測繪等技術精準排查荒地,依托土地流轉平臺推動集約化經營,探索“干部帶頭兜底耕種”模式,實現存量拋荒耕地動態清零。近五年來,全市累計治理拋荒面積18.58萬畝,恢復糧食產能6.5萬噸。2024年,婁底超額完成省定糧食生產任務,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368.02萬畝,總產量158.81萬噸,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升至83.48%,全市以占全省4.6%的耕地面積產出了占全省5.2%的糧食產量,在丘陵山區走出了一條“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實踐之路。
“以前這片田荒了十多年,如今流轉給種糧大戶,我們不僅有租金,還能在田里打工,收入增加了,生活更有盼頭。”漣源市湄江鎮一位村民的肺腑之言,折射出婁底通過“利益聯結”機制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成功實踐。目前,全市新增30畝以上種糧大戶842戶,近四成新增流轉耕地源于拋荒治理,曾經的“雜草灘”正蝶變為今日的“米糧倉”。
品牌薈萃:從“貢米之鄉”到“五彩田園”,展現婁米多元魅力
在品牌路演環節,婁底各縣市區優質大米品牌輪番登臺,展現區域特色與產業實力。婁星區富硅米以“科技+生態”為核心,通過天然硅元素賦能,打造健康主食新概念;冷水江“紅旺稻蛙米”依托“稻蛙共生”生態種養模式,實現“一田雙收、綠色循環”;漣源珠梅香米憑借標準化種植與精細加工,塑造“粒粒晶瑩、軟糯回甘”的品質標桿;雙峰“五色糙米”以天然谷物的營養多元性,引領健康膳食新風尚;新化“紫鵲界貢米”則承載千年梯田文化,以“貢米基因”重塑高端品牌價值。

漣源市委書記段曉賽介紹,漣源市充分發揮“產糧大縣”的資源優勢,建設了一批早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培育了一批譽滿三湘的優質本土品牌,打造了一批綠色化、智能化的現代企業,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持續穩定在95.5萬畝和42萬噸以上,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市。
“婁底好米不僅要產得好,更要賣得響。”楊萍在發布《婁底市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時強調,未來三年,婁底將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構建現代化稻米產業體系,推動“婁米”從“產品”向“品牌”躍升。
數智興農:從“智慧田間”到“云端平臺”,激活產業創新引擎

在“數智助農·婁米出圈”學術交流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征宇圍繞米粉產業與稻米產業鏈延伸作主旨演講,為婁底稻米深加工與價值鏈提升提供專業指導;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稻谷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親錄,帶來《人工智能(AI)技術助推婁底稻米品質提升》主題演講;水稻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偉平分享《高檔特優水稻品種選育》。金征宇說:“推動水稻產業從‘生產導向’邁向‘消費導向’,必須依靠科技賦能與模式創新。”
村播助農:從“田間地頭”到“直播鏡頭”,打通產銷對接最后一公里”

活動當天,婁底市稻米產銷對接簽約儀式成功舉行,多家農業企業與采購商、電商平臺達成合作,為“婁米出湘”按下加速鍵。而同步啟動的“村播”大賽,則成為推動農產品上行、培育鄉村新業態的重要抓手。據悉,大賽將吸引50余名本土“村播”達人參與,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創作等形式,讓婁底稻米走進全國消費者的視野。
“去年通過直播,我們的大米銷量增長了30%,這次活動讓我們對打開全國市場更有信心。”一位參與簽約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婁底正以“村播”為媒介,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受益”的助農新模式,推動農產品從“產得好”向“賣得火”轉變。
邁向未來:從“產業振興”到“全域共富”,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婁米出湘不是終點,而是婁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婁底市副市長伍鵠表示,婁底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持續培育“婁字號”農產品品牌;同時深化“村播”助農模式,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實現“品牌強農、產業富農”,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如今的婁底,稻田阡陌間蘊藏著科技的密碼,產業鏈條上躍動著創新的脈搏。一場節慶、一次大賽、一場交流,正匯聚成婁底稻米產業走向全國、邁向世界的磅礴力量。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糧安天下、農富萬家”的振興畫卷,正落筆生輝、徐徐鋪展。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