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14日訊(通訊員 彭國文 詹晶)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近年來,針對核工業系統人才“不夠用、不好用、用不久”等現實問題,南華大學立足學校“核特色”,整合與中核集團及其所屬企業深度合作,探索打造“四鏈貫通·雙元共育·多維進階”的核產業特崗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為高校產教融合提供了實踐樣本。
學校創設了“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四鏈協同體系,核工業單位實時向學校鏈遞送人才需求,學校精準培養并反向輸送人才。依托人才集聚激活技術創新,鍛造創新鏈,反哺核產業升級,實現四鏈閉環共進。牽頭成立核能產教融合創新聯盟,完善頂層設計。校企聚焦課程共建、實訓基地共建、科研聯合攻關與成果轉化,打通“教學—生產—科研”三元場景,構建核產業特崗人才培養的可持續循環。學校精準對接核產業鏈需求,與中核集團及旗下中國核建、中核二十五、中核檢修等10余家央企深度攜手,依托南華本科招生計劃,年均定向培養100-500名“核產業特崗”訂單生。
學校構建了多維能力融合培養的四維進階教學體系,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制定培養方案,企業導師與高校教師共同講授《核安全文化導論》《核電建設概論》等特色課程,融入核工業精神與行業文化,增強學生使命感與歸屬感,培養基礎能力。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并設置可動態更新的微課程包,精準覆蓋關鍵技能,培養專業能力。依托核學科群優勢,面向核產業關鍵需求,在安全工程、核技術、輻射防護、自動化、土木工程共13個專業開設訂單班,形成特色專業和核產業特崗需求相結合的“核+X”專業群新構架。推動學科、科研、數智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項目期多專業共引育高層次人才200余人,建成100余個科研團隊;通過智慧課程建設、科研成果進課堂、講課競賽與學科競賽等方式,提升師生教學科研能力。
學校構建了多主體協同的實踐育人體系,以產業需求反向設計培養路徑,打造實施“學校主體培養+企業前置賦能”的校企雙線并行實踐教學。重構校內校外的專業實驗、實習實踐和綜合訓練,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打造“虛實融合”教學生態,研發虛擬仿真實訓系統3套,破解高成本、高風險、實操少難題;新建生態環境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開放3個國家級實驗/虛擬仿真教學中心,新建國家級與省部級實驗平臺、創新創業基地等共計50余個,全面支撐師生創新實踐。攜手中核集團及核心企業組建聯合專班,實行雙師共培、項目共研、課程共建;新建7個校外實訓基地(累計140余個),選聘百余名核領域專家和企業骨干擔任導師,打造校企一體化育人新范式。
責編:伍鏌
一審:伍鏌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