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1日訊(通訊員 毛令一 劉五林)近日,道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成功開展道縣首例脊柱內鏡下頸后路Endo-Keyhole(鑰匙孔)頸椎間盤髓核切除術,精準為患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何大媽有效解除病痛。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道縣人民醫院在脊柱微創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也為本地頸椎病患者提供了更先進、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75歲的患者何大媽,兩個月前因左側上肢持續疼痛、麻木,經檢查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因擔心傳統開放手術風險,何大媽堅持采取保守治療,但效果甚微,持續加重的疼痛癥狀令她苦不堪言、夜不能寐,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近日,她選擇前往道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尋求進一步診治。
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唐祥成通過仔細問診及查體,結合影像學檢查,發現何大媽是典型的“神經根型頸椎病、C5/6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指征明確。唐祥成與脊柱外科團隊結合具體病情,開展術前研究討論,擬定治療方案。在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同意后,決定實施“脊柱內鏡下頸后路Endo-Keyhole(鑰匙孔)頸椎間盤髓核切除術”,精準摘除突出髓核,緩解肩臂疼痛、麻木等癥狀。
“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手術治療是常用的方式。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Endo-Keyhole技術具有創傷小、精準度高、恢復快等優勢。該技術通過不足1厘米的切口,在內鏡放大十倍視野下清晰顯露神經根及周圍組織,有效避開重要血管和神經,實現精準減壓,最大限度保留頸椎正常結構,顯著降低手術風險。”唐祥成介紹道:“頸椎手術操作精細復雜,對主刀醫生的解剖知識、內鏡操作熟練度及臨場應變能力要求極高。”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指導下,唐祥成帶領脊柱外科團隊與麻醉科密切配合,手術順利完成,歷時2小時。術后何大媽恢復良好,肩臂疼痛、麻木等癥狀顯著緩解,三天后即佩戴頸托下床活動,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頸椎微創手術通過精準定位和微導管技術,直達病變椎管區域,解除神經壓迫,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脊柱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劉五林介紹說:“若頸椎病進展至嚴重影響生活的階段,應及時評估手術方案,避免延誤治療。”
從“大切口”到“鑰匙孔”精準操作,脊柱內鏡下頸后路Endo-Keyhole(鑰匙孔)頸椎間盤髓核切除術的成功開展,不僅是道縣人民醫院在微創脊柱技術領域扎實邁進的有力見證,更是“全心全意,精益求精”服務理念的生動詮釋。未來,醫院將持續推動微創技術的規范化應用與普及,強化縣域醫共體人才培養,為健康道縣建設注入堅實的“脊柱力量”,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責編:張嵐
一審:張嵐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