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條老舊街巷完成提質改造,安鄉城市品質全面提升
美了小巷 暖了民生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杰 劉蓉 通訊員 周曉文
10月28日,秋高氣爽。安鄉縣深柳鎮深柳社區勵志二巷的小花園里,82歲的楊金秀和幾位老街坊一邊曬太陽,一邊拉家常。
勵志二巷巷道長洪丕海介紹,勵志二巷是老舊巷道,基礎設施差,去年完成提質改造,修建的柏油路、紅色文化墻等,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小街巷連著大民生。2023年,安鄉啟動城鎮更新提質專項行動,不斷推進城鎮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布局。
走進安鄉縣深柳鎮文昌灣社區迎春巷,記者看到,馬路寬闊、干凈,路面鋪設柏油,道路交通標線清晰規范;民居整齊坐落,臨街外墻上的紅色文化墻繪格外醒目;路邊新建的停車場,車輛有序停放。
“以前的巷子約2米寬,街坊違建違搭、亂堆亂放,有時候連三輪摩托車都過不了,更不要說消防車、救護車了。”居民劉四義在迎春巷住了10多年,他說:“拆違擴建后,居民的私家車出入方便多了。像蜘蛛網一樣的線纜,也都走地下管道了。”
“以前,南苑西巷沒有路燈,巷道路面坑洼,每逢雨天,泥水倒灌、污水橫流,居民出行困難。改造后,小巷大變樣,街坊們吃完晚飯,喜歡在巷口花園散散步、在小廣場跳跳舞。”72歲的居民李世海說,小巷換新顏,居民生活更美好。
南苑西巷是安鄉縣深柳鎮長嶺洲社區的一條老巷,長約200米,常住居民43戶。2024年初,安鄉對南苑西巷提質改造。項目啟動后,南苑西巷全體居民自籌部分資金,建了5米寬的柏油路、1座小型停車場和1面廉潔文化墻。
安鄉縣出臺城鎮更新提質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共美”城市可持續更新發展路徑。安鄉縣住建局局長聶亞說:“巷道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即居民自籌建設資金10%至20%、政府投資80%至90%的方式,對老舊巷道進行改造。”
深柳鎮潺陵社區政法巷啟動改造時,個別住戶覺得施工影響生活,很不樂意。65歲的吳梅枝則舉雙手贊成,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巷子里這樣破亂,你兒子如果想把女朋友帶回家,哪個女孩愿意來?”“小巷改造了,房子會升值!”吳梅枝說得頭頭是道,大家也覺得是這個理,最終全員支持改造。
“吳阿姨當初所說的全部實現了,一室兩廳的房子,以前最多租1500元,現在能租2000多元。盡管租金漲了,很多戶主卻不愿意續租了,把房子收回來重新裝修,自己搬回來住哩。”孱陵社區干部李立新說,小巷改造后,污水管網、硬件設施、樓棟外觀都進行了修繕,老街坊全搬回來,其樂融融。
“環境好了、矛盾少了、人情味濃了,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舒心。”安鄉縣城鎮更新提質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王常紅介紹,該縣將文明創建、移風易俗等融合城市提質改造,厚植文明根基,共筑幸福之城。
去年,深柳鎮長嶺洲社區南和巷改造后,自發成立志愿者服務隊關愛老人。“我就喜歡老巷的煙火氣和人情味,一輩子都住在這里。”南和巷居民童成立說。
示范點帶動連片改造,城市品質全面提升。目前,安鄉縣115條老舊街巷有95條完成提質改造,群眾紛紛點贊。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