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建平
好的小說就像一座精美的建筑,看似渾然一體佳作天成,其實它的每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小心搭建,有力學上的科學性,空間的合理性,美學上的創新度。
頂著“減稅降費”這一主題,長篇小說《春風引》作者謝枚瓊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積累了豐富的寫作材料,但沒有一個現成的、連貫的故事可以作為寫作原型。作者只能發揮想象力,“無中生有”,將素材貫穿在一起,先豎幾根立柱、架幾根橫梁做故事框架,接著砌磚、釘椽、蓋瓦、鋪地、抹墻,再裝修完成。但作為行業小說,最難之處在于如何把行業知識融入故事,讀來自然貼切,不顯得生硬、費解甚至多余。《春風引》選擇正面強攻,寫減稅降費,可以說是一次高難度的寫作。小說不僅寫了疫情期間的經濟形勢,寫了龍承縣的各色企業,寫了防疫的曲折,更主要寫了各級稅務機關(主體在龍承縣局,兼及江州省局、潭州市局)的工作流程。小說塑造了各級機關一系列稅務工作者形象,市局的文妍、縣局的高上成為相對主要的人物。還寫了大大小小各行各業諸多企業家,以及一系列社會人物。
《春風引》中的稅收知識部分比重比較大,比如1234、容缺辦理、稅易貸、留抵退稅等等,作者盡量將它均勻分布到各個章節,并且努力做到通俗易懂,合乎語境,不讓讀者產生閱讀障礙。這樣融專業知識于情節之中的做法,在行業小說中非常奏效。
作為疫情期間惠民利商的國家財稅政策,減稅降費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可以說是一項穩定人心、推動經濟、惠澤民生的工程。但一項好政策,從出臺到落實到位,有很多環節要打通,也有許多障礙需要清除。對于寫作者而言,故事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設置障礙,讓人物合乎情理地克服障礙的過程。
因為遇到疫情,不少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所以政府決定減稅降費。于是省局派于清和到基層督導;因為發現基層推進不順利,市局文妍發布招募令,成立專班,研究制定了一套“1234”減稅降費工作法;為了快捷順利地落實政策,有了“稅惠輕騎小分隊”;為了解決稅務工作的傳承發展,有了“老宋工作室”“青藍工程”。故事里情節流轉,各路神仙各顯神通。
《春風引》的動人之處,還在于把稅務人還原為普通人,讓他們回到煙火日常之中。市局文妍科長有一對打打鬧鬧的龍鳳胎兒女,丈夫呼吸科大夫李光明到鄰縣去支援抗疫,女兒感染病毒不幸夭折。縣局艾敬民局長有八十四歲癌癥中期的老父親,住在云臺山下他妹妹家,暫時安穩,但老人的病情像定時炸彈,令艾局長那顆心總懸著,以致每次接到妹妹的電話都如同接住一顆手雷。年輕稅務干部高上與轄區公司財務穆斯晴的相遇相識相愛,是小說中難得一見的浪漫情節。書中,文妍女兒李小萌之死,是整個小說最令人悲傷惋惜的情節。由此可見,稅務工作者與常人一樣領受著生活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國無稅不立,稅務涉及千家萬戶,是主導全社會運轉的神經系統之一。客觀地說,稅務機關與納稅戶站在兩面。而減稅降費,讓雙方少有地站在了一起。正是這種偶然性,讓故事得以發生。小說中寫到了各類企業,如大企業神風制造、桑德電子,中型的如萬家香生態有機食品,小微企業如天湖鎮的天光被服加工廠,兼具生態環保文化娛樂的企業如水府鎮的“水文章”。《春風引》展示了目前中國民營企業的生態樣貌,同時又把減稅降費工作遇到的障礙、稅務工作的復雜繁重,多角度、多側面呈現出來。
《春風引》不僅寫出了以文妍為代表的稅務人的專業能力和敬業精神,還寫出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減稅降費為身處困境的企業輸血輸氧,而文妍他們的目光所關注的不止于此,他們關心復工與就業、勞資糾紛、生態環保等一系列社會熱點,當然更關心涉及國計民生的財稅征收。
春風和煦,但偶爾會有暴風激浪。小說結束,文妍等眾人在水府遭遇暴風驟雨而翻船,險象環生。作者有意以一個令人心情緊張的帶有象征意味的情節做結尾,留給讀者諸多的懸念和猜想。
(作者系《小說選刊》副主編)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