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養老不糾結,多種方式可選擇
60歲以上的占常住人口總量的16.7%,長沙多元養老模式助推 “養老”變“享老”
老人在敬老院中做手工,晚年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俊 攝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俊
“養老”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也是每個人終將面對的問題。
目前長沙60周歲以上常住人口177.72萬人,占常住人口總量的16.7%;65周歲以上達119.02萬人,占比11.2%;80周歲以上達20.99萬人。數據折射出長沙人口老齡化不是“將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
重陽節來臨,記者探訪長沙多家養老機構、老人家庭,從居家改造的細微處到養老機構的專業照護,從醫養結合的安全感到科技元素的新潮范,通過探尋當下不同的養老方式,為老年人從“養老”到“享老”提供更多參考。
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呵護安全
湖南湘江新區望岳街道山水新城小區,68歲的劉建軍和老伴劉躍進住在這里。這是一戶失獨家庭,兩位老人患有多種基礎疾病,“最擔心的是洗澡和上廁所,怕站不穩。”劉建軍說。
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了解他們的需求、制定改造方案。沒過多久,老人家的適老化改造項目順利完工——為了防止老人摔倒,馬桶旁裝有扶手,浴室里配有可折疊淋浴凳,臥室增設床邊扶手和一鍵呼叫報警裝置,兩個臥室門安裝感應夜燈。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居家養老仍是許多老人的首要選擇,而適老化改造在衣食住行的每個細節上下功夫,為老人提供便利度和安全感。
“每個老人的年齡、需求、身體狀況都不一樣,我們會上門了解他們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出門習慣等,根據‘一戶一策’的改造原則,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產品?!被又腔垧B老的負責人陳澤岑說。
比如空間方面,針對使用輪椅的老年家庭,把家中地面全部拉平,擴寬房門的寬度;家庭設施方面,因為老人彎腰困難,把插座安裝在距地面80厘米高的地方,老人取高處柜子的東西很困難,就把柜子做成下拉式等。
不過目前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還是個“新鮮事物”,為了讓市民更加了解適老化產品,長沙首家養老商城體驗中心近日在長房24品生活中心啟動,整合晚安家居等近百家優質企業資源,現場進行“煥新惠老”政策解讀咨詢,推出適老化產品“樣板間”,讓老年人感受適老化改造的效果。
目前長沙對困難老年人免費進行適老化改造,實現“愿改盡改”。
截至10月26日,全市適老化以舊換新“立減”活動累計申領15479筆,占全省的57.66%。
鄉村養老:讓老人“享老”不出村、不離家
“以后回農村養老”曾是不少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農村老年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23.81%,高于城市的15.82%。面對老齡化的加速到來,如何讓農村老人真正安享晚年?
“陶奶奶,我要跟您握握手,沾沾百歲喜氣!”前不久,寧鄉市夏鐸鋪鎮敬老院的陶淑輝老人迎來百歲生日,許多人前來祝壽。
在10公里外的龍福新村,82歲的李奶奶正享受著上門服務。護理員將水溫精準調至38℃,在浴室鋪設好防滑墊,一邊幫老人沐浴一邊聊著家常。
寧鄉市夏鐸鋪鎮敬老院探索出“三位一體”養老模式:鎮上的特困老人進行集中供養,讓無依老人找到歸屬;面向社會開放的80%床位盤活了資源,分級收費模式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為敬老院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活力;打破機構圍墻,將專業養老服務延伸至周邊社區;護理團隊走遍鎮上各個村落,讓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專業、有尊嚴的照護。
如今,夏鐸鋪鎮敬老院的“三位一體”模式正在被周邊6家養老機構“復制”。
長沙縣青山鋪鎮敬老院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本土護理隊伍。面向全鎮招募留守婦女,經系統培訓、考核后持證上崗。這支隊伍不僅解決了農村養老“專業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難題,更用“熟人服務”拉近了與老人的距離,讓農村養老更有溫度。
目前,長沙著力破解農村養老難題,全市基本建成“市縣鄉村”四級養老服務網絡和“15分鐘養老服務圈”,區縣(市)社會福利中心和街道(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建成城鄉居家養老服務機構1534個,其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753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781個。即使是最普通的鄉鎮,也能創造出有尊嚴的晚年。
智慧養老:服務“一鍵上門”
“小愈,我要做艾灸?!?0月24日,在長沙市芙蓉區社會福利中心,一名老人正嘗試與名為“小愈”的艾灸機器人互動。接到簡單指令后,“小愈”迅速響應,根據為老人提前定制的艾灸方案做起自動智能化艾灸。
記者發現,入住老人的房間里也含有高科技元素。比如床上配備的智能床墊能檢測到老人平日的睡眠數據,便于護理員調整老人的作息;洗手間里設置了跌倒感應區,如果老人發生意外,會立即觸發報警,護理員收到消息后會及時前來處置。
芙蓉區社會福利中心辦公室主任雷露告訴記者,該中心打造了“微養”智能化養老平臺,配置先進的安全監控系統和健康護理設備,通過智能設備實現健康監測和慢病管理,并引進骨骼機器人、陪聊機器人等智能輔助產品,為老年人術后康復、精神慰藉等提供智能解決方案。
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養老、智慧養老理念在養老服務業中不斷興起。長沙不少養老院加入科技元素,進一步提升入住老人的生活質量。
雨花區砂子塘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專門打造了保健型高壓氧艙,老人戴上耳麥式吸氧設備后,只需掃二維碼就能躺在舒適的按摩椅上開啟“氧療之旅”。老人所住的每個房間都安裝了具有預警功能的“毫米波雷達”,不用攝像頭,不用手環等穿戴設備,就能精確感知老年人的各項指標變化。
2025年敬老月期間,由市民政局定制開發的“長沙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新增“養老外賣”業務,老人或其子女可根據需求在線預約助餐、助醫、助潔、助浴、助急、助行等“六助”服務。目前,平臺注冊用戶已達11.09萬人,入駐養老服務機構超1000家,累計服務訂單突破31.1萬筆。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養老不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事,養老方式的多元化背后,是全社會對老年群體需求的深度回應。期待“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美好愿景能夠逐步變為現實。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