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創建從“外在公約”向“內在自覺”轉變
武岡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華聲在線10月30日訊(全媒體記者 昌小英 通訊員 郭駿 周旭芳)前不久,發生在武岡市法相巖街道玉龍社區落馬橋巷的新時代“六尺巷”故事,成為這座古城文明蝶變的又一生動注腳。在道路修繕中,巷子里130多戶居民主動讓出門前50公分臺階,使原本狹窄積水的小巷,變為如今寬敞平坦的民心路。
“以前覺得社區事離自己遠,現在大家都當成自家事!”68歲的居民李躍華講述,玉龍社區的文明新風故事還有不少。在職醫生謝康恒休息時為慢性病患者義診,退休職工黃瓊高峰時段疏導交通,國畫大師王定遠開設免費書畫展傳新風……玉龍社區獲評省級文明社區,乃武岡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漫步武岡各社區,街巷整潔,鄰里和睦。近年來,該市推動文明城市創建走深走實,讓創建工作深度融入群眾,深入生活,凝聚全員合力。該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搭建百姓大舞臺、文明大講堂等平臺,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做文明人、創文明城”系列活動。“廣場舞大媽編演文明情景劇,學生創作宣傳快板,退休老人組建宣講隊。”玉龍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彬介紹,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深入人心。
培育668支文明實踐隊伍,打造“善星小集”“紅小帽”等特色品牌,通過“點單式”服務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今年來,武岡38.6萬人次文明實踐員深入老舊小區、菜市場等場所開展文明實踐行動。100名“文明市民”、10個“文明家庭”等典型選樹,更讓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以文明實踐聚人育人,武岡目前三級文明實踐陣地網絡已普遍搭建,文明創建從“外在公約”向“內在自覺”轉變,一幅新時代文明長卷正徐徐展開。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