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浪之水》劇照。
盛伯驥
小說《滄浪之水》我沒讀過,應該是沒有評頭品足的權利,但話劇《滄浪之水》我看過了,這成了我可以發點感觸的理由。因此,從小說到劇本,我想講幾句編劇印象。
話劇《滄浪之水》編劇毛劍鋒,“50后”,長沙人,不僅和我是同城,而且還同齡,甚至還是同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同為湖南電大在職學生,但同級不同班。
毛劍鋒自幼進入湖南省湘劇院,從小學員一直干到院長,從老生做到編劇。新世紀來臨,毛劍鋒受命成為湖南省話劇團領軍人,雖然跨越劇種和行當,但他把話劇舞臺玩得風生水起,《滄浪之水》就是他得意的一筆。同學的成就,我也興奮,自告奮勇,以此小文,淺聊該劇的印象以及話題。
劇跟人走,看人生如戲,這是我觀劇后的第一印象。這部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故事大意是講述了一位剛剛走出校門的醫藥學研究生池大為,陰差陽錯成為了省衛生廳公務員,由于不諳世事,他最初只能糊里糊涂混了個無職無權的崗位。但在老婆的助力下,廳長和夫人的點醒下,逐漸懂得世道,終于時來運轉,大展宏圖。對于觀眾而言,這個故事非常現實,有哲理,也有批判,有看頭,也有想頭。
但是,由于這部劇是由小說改編,而且這部小說特色是心理描寫頗為精彩。因此,如何把人物心里想的,變成觀眾看的,這就成為毛劍鋒的難點,也是賣點。把無聲變成有聲,這需要活力,活力就是節奏。而人生也需要活力,都在節奏的驅使下。舞蹈的人群,畫面的變局,把心中要說的,變成眼中所看的,這就是有戲曲功力的編劇能達到的。然而,把心理變成鏡像,這需要境界,毛劍鋒硬是通過了一幅幅畫面,勾勒出了池大為的人生,廳長的人生,甚至處長們的人生。
作為觀眾,我不僅感受到毛劍鋒的藝術意圖,即傳承經典與話劇創新的結合,方圓人生和圓方人生的選擇。方方圓圓,圓圓方方,都有精彩,無論是做人或為官,也無論是做戲還是編劇,毛劍鋒把這個命題完成得淋漓盡致,痛痛快快。
我觀劇的第二印象,那就是戲跟劇走,全場都是戲。眾所周知,話劇是舞臺劇之王,在西方有極高的藝術地位。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傳入我國后,立刻為當時的都市觀眾所追逐,隨后又作為“文明戲”走進了大眾視野。湖南是中國話劇藝術人才的聚集地,如瀏陽人歐陽予倩、長沙人田漢等均是中國話劇舞臺初創人和開拓者,他們是從湖南戲曲的山水環境中走出來的。湖湘文化的底蘊,或多或少對這些藝術家有著根脈般的影響。
無獨有偶,毛劍鋒從小在湖南戲窩里長大,更是對湖南戲曲情有獨鐘。當我看到大幕啟后,一道湘劇高腔穿越全場,剎時有了一股湖湘人杰的氣場。這種以腔帶作勢的藝術狀態,很容易讓觀眾領悟主題,走進創作者的境界。而后來頻頻出現的臉譜、群舞和音樂,時不時與戲曲元素發生關聯,這種借用戲曲藝術的優勢,完成中國話劇的活力風格,是創新還是傳承,雖然不能理性分清,但劇和戲的融合,卻實實在在有了許多掌聲。
大幕剛落,因家中有事,來不及等待謝幕,匆匆離去。但身后的雷鳴掌聲告訴我,觀眾和我有同感,好劇好戲。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