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盞攤燈》劇照。
戴會林
由湖南省湘劇院創排的湘劇小戲《一盞攤燈》構思精巧,立意深刻,是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誠意之作。
該劇由馮之編劇,賀希娟導演,王艷軍、陶思慧主演,通過盲女亮亮和男青年劉小毛的一次不經意際會,折射出人性的復雜性,發出引人深思的靈魂叩問。
《一盞攤燈》這部作品聚焦性強,篇幅精煉,場景也相對集中,它沒有復雜的敘事和架構,僅通過一個相對簡潔的故事,即讓善惡的博弈在方寸舞臺之上激烈碰撞,最終引發觀眾對自我、對社會產生深刻反思。在人物的選擇上也非常貼近生活,一個是雙目失明卻自食其力的貨攤老板亮亮,一個是身體健全卻游手好閑的男青年劉小毛,既沒有遙不可及的英雄,也沒有徹頭徹尾的惡魔。劇情設置的精巧在于創作者將故事濃縮在小貨攤這個單一空間和較短的時間內,剝離了無關情節,將焦點鎖定在主要人物的選擇和沖突上。
作品通過命運對抗來展現人性的尊嚴。亮亮生下來就雙眼看不見,父母為了讓她長大以后能謀得生計,從三歲開始就教她聞煙。“晚上睡覺放枕邊,吃飯放在桌子上,走路把煙掛胸前”,她經年累月才練就聞煙味識品牌的絕技,從而能繼承母親的煙攤,從容地養活自己。一個盲女,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不卑不亢、不依賴他人,有尊嚴地活著。
通過特殊情境暴露人性本質。劉小毛打麻將輸光了,“錢冇得了,煙也冇得了”,看見亮亮后本想賒一包煙,但無奈亮亮一再強調“本煙攤小本經營,概不賒賬”。身無分文、煙癮難耐的夜晚,碰巧又發現亮亮是個盲人,在這個特殊情境下,劉小毛內心潛藏的陰暗面開始暴露出來,偷煙的念頭一發不可收拾,最終還是把手伸向了煙攤。
通過人物關系折射人性的多面性。戲劇矛盾沖突隨著劇情的推進慢慢呈現在觀眾眼前,亮亮經營小煙攤生意本已不易,丟失一包“和天下”對她來說是莫大的損失。但劉小毛為了消解煙癮,一心只順走一包煙。他也反復掙扎過,編劇用細膩筆觸描述了偷與不偷的糾結過程,而導演則巧妙地設計了“天使”和“惡魔”角色,將劉小毛的內心戲具象化,一個阻止他,一個慫恿他,配合背包、搶背等程式化動作和一些雜技技巧,既靈動又豐富。雖然劉小毛終究抵不過欲望的驅使摸了一包煙,但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個完全喪失良知的惡人,而是一個矛盾性和復雜性交織的人物,行為上“小惡”,但立場上“非大惡”,做了壞事會愧疚不安,甚至偷偷彌補。最終,他被亮亮感化。
《一盞攤燈》是小戲,卻也有大命題。亮亮和劉小毛的故事,是每一個人都可能面臨的選擇。當命運不公時,是屈從還是反抗?當欲望誘惑時,是妥協還是堅守?一盞攤燈,就是對這一命題的詩意回答。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