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1月5日訊(通訊員 劉志軍)在近日召開的202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自然資源部發布全國第二批礦區生態修復典型案例。由省地質院提供技術支撐的常寧市水口山鉛鋅礦、湘西州花垣縣廢棄礦區生態修復項目,分別入選生產礦山類和廢棄礦區類典型案例。我省由此成為全國兩個實現所有類別案例全覆蓋的省份之一。
常寧市水口山鉛鋅礦被譽為“世界鉛都”。針對歷史上因采礦產生的地表塌陷、植被損毀及水土污染等問題,當地企業履行“誰破壞、誰治理”法定義務,堅持保護優先、統籌規劃,省地質院多家所屬單位為其提供了從探礦增儲、修復設計到工程實施的全鏈條技術服務。
湘西州花垣縣作為“錳三角”核心區,過去長期粗放開發導致生態受損嚴重。當地通過出臺全國首部縣域礦山生態修復法規,系統推進土地治理與生態重建,推動“環境負資產”轉化為“生態資本”。省地質院地災所承擔了該區域30余處廢棄礦山的勘查、設計與施工任務,為花垣實現從“錳三角”到“綠三角”的生態蛻變提供了堅實支撐。
近年來,省地質院在生態修復領域屢獲國家和省級優秀案例,充分彰顯了主力軍擔當。下一步,將持續提升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能力,為美麗湖南建設貢獻更多地質力量。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