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程暉 易禹琳
群山環抱,一座秀麗的村寨靜臥在山谷中。
皇都!皇都!人們總要這樣驚叫兩聲。傳說兩千多年前的夜郎國天子途經此地,一見傾心,意欲修建行宮,才有了“皇都”的寨名,現在全名是皇都侗文化村。
6月7日,通道侗族自治縣皇都侗文化村半島上的新寨。
山外的喧囂驟然遠去。一條小河彎出一個半島,那是新寨;一條小溪串起頭寨、尾寨、盤寨。在四個寨子構成的世外桃源里,皇都侗錦博物館站C位。它緊鄰兩座鼓樓(村民休閑議事公共空間)和露天廣場(大型活動舉辦地),重要而低調。
侗錦上的民族史詩
從一樓文創特產里穿過,館長吳煥英唱著侗族大歌,笑盈盈地把我們迎上二樓?!拔覀冞@個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侗錦博物館。我們侗族人沒有自己的文字,就把我們兩千多年的歷史織在了侗錦上。”
6月7日,通道侗族自治縣皇都侗錦博物館展廳。
眼前是僅100平方米的博物館,但侗錦的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兩漢至唐宋時期形成獨特風格。其織造技藝在湘、桂、黔交界地區的侗族聚居區傳承至今,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滿室500多件侗錦藏品色彩斑斕,都是侗族婦女以巧手織成。
她們織出了侗族人的家園:山上的毒蟲猛獸,路邊的樹和花,菜園的瓜和菜,河里的魚和蝦,田里的牛和羊,屋檐上的燕雀,甚至地上的毛毛蟲……都可以化成侗錦上的圖案。
她們織出了侗族人的一生:小時候媽媽背上的背帶,結婚時的嫁妝,從小到老四季衣服鞋帽,去世時的壽被,一生都被侗錦暖暖包圍。
她們織出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神靈的敬畏:天上的太陽、星星和月亮,傳說中的龍和鳳,侗家信奉的女神“薩巴天”的形象——一只金斑蜘蛛,踩歌堂手牽手跳舞的歡樂……全織進了侗錦里。
我們一樣一樣地看過去。太陽花寓意小孩茁壯成長,小人手牽手寓意民族大團結,蜘蛛象征吉祥如意……那些背帶、服飾、頭帕、被面上的星星花、竹根花、石磨紋、水波紋、魚骨紋、雙鳥紋、蜘蛛紋、棉籽紋、耶羅紋(多耶紋)線條簡潔流暢,結構嚴謹對稱,仿佛在我們眼前活起來了。
這樣一部女性用慧心巧手織就的民族史詩,靜靜講述著侗族2000余年與自然和諧共處、在苦難中堅韌生存和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故事。
織機上的燦爛人生
皇都侗錦博物館是黃土鄉中心小學侗錦織造技藝課外實習基地,今天,鎮館之寶——最古老的斜架式織機前,坐著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粟田梅。
1964年出生的粟田梅從小看媽媽織侗錦,媽媽白天在山上砍柴種菜,晚上在煤油燈下織侗錦,臉上經常留下一道道黑印子。粟田梅12歲跟媽媽學織錦,16歲就掌握了復雜的“八十八紗”技術。村里的女孩不少出去打工,但她們出嫁時都要來找她織嫁衣。
說起侗錦織造技藝,粟田梅如數家珍。經線是基礎,緯線編織圖案。侗錦分素錦和彩錦,素錦外國人喜歡,兩邊都可用。彩錦色彩豐富,年輕人喜歡。她細數侗錦“選棉花、除棉籽、搓棉條、紡紗、盤紗、煮紗上漿、絡紗、牽經排紗、穿筘、梳紗、穿綜圖樣、數紗挑花、織錦”等十三道工序,其中最難的是數紗。千絲萬縷的絲線必須一根根數好、排好,數錯一根就得重來,不然紡出的圖案會失真,錦面會不平整。即便是經驗豐富的織娘,一整天也只能織出一寸左右的錦布。
年過花甲的粟田梅皮膚光潔,笑容明媚。年輕時,她也有過賣掉嫁妝才有錢送孩子讀書的窘境。2011年,她被推舉為通道侗族自治縣牙屯堡鎮文坡村的致富帶頭人。2014年,湖南大學的楊苗帶著設計團隊和銷售團隊來侗寨,給侗錦做設計,又傳統又時尚的侗錦產品銷到了東南亞和歐美。
粟田梅有了自己的傳習所,培養了幾千名織娘?,F在傳習所里每天有20名婦女在織錦,月收入3000元至4000元。她們在家門口就業,陪伴孩子,日子安穩。
皇都奔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皇都,整個侗文化村都是博物館。
觀建筑,侗錦的圖案就繪嵌在鼓樓、風雨橋、涼亭等建筑上。
看演出,在一天多場的蘆笙攔門迎賓、原生態表演、民族服飾巡游中,侗錦在男女老少的服飾上跳躍。
住民宿,侗錦在墻上、窗上、床上,裝飾著你的夢。
1984年出生的村黨委書記石朗群在皇都長大,后在外讀書工作,現在又回到皇都。她記得小時候村里都是泥巴路,1995年皇都開始發展旅游,2010年有了侗錦博物館。建館15年,皇都的游客量從每天十余人到2024年達到25萬人次,且大多是省外游客。
幾點疏雨過后,荷香撲鼻?!岸卞\博物館不僅是一個文化載體,還是我們村發展的引擎,它盤活了我們村的文化,激活了經濟,凝聚了人心?!笔嗜褐更c著村里的農耕園、非遺工坊,非遺研學基地、寫生基地及獲政府支持正在提質升級的民宿。她希望通過博物館的帶動,把皇都打造成一個國家級的非遺特色村落。
太陽還沒落下去,廣場上的篝火晚會開始了,150人的親子研學團隊在歡樂地歌舞。侗錦上那手牽手笑容滿面的小人兒在眼前化成了具象的場景。
月亮升起,游客們聚集在坪坦河邊,一場大型侗寨山水實景劇《戊梁戀歌》即將啟幕。皇都人自編自演,一段跌宕的愛情故事串起了侗族人的日常和四季,濃郁的侗文化獲得陣陣掌聲和歡笑聲。
夜晚的皇都侗錦博物館睡了嗎?不!她仍在吸天地精華,蓬勃生長著。她將把侗族千年史詩傳向更遼闊的世界,更幸福的未來。
(本文照片均為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易昂 攝)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