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唐雨琪
出鏡:張英
后期:李歡
15秒的短視頻和嚴肅文學,你會選哪個?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嚴肅文學太過“高冷”,寧愿刷短視頻放松放松。但是近日,根據茅盾文學獎作品改編的《風禾盡起張居正》與《千里江山圖》相繼官宣,登上熱搜。評論區呼聲一片,都很期待正片的播出。嚴肅文學似乎正在打“翻身仗”。
事實上,近些年一批“茅盾文學獎”作品改編成影視劇后爆紅,比如《平凡的世界》《繁花》《人世間》,它們以“好劇”的口碑刷新了人們對嚴肅文學的認知。同時也讓我們反思:在情緒消費和快節奏時代,觀眾真的難以沉下心來欣賞深度作品嗎?問題或許不在需求端,而在供給側。
你看,我們總能在《平凡的世界》里的孫少平身上,學到“即使身處溝壑,也要仰望星空”的倔強和堅守;能通過《繁花》里阿寶在商海沉浮的一生,感受時代變遷中個體命運的韌性與尊嚴;能在《人世間》里捕捉到那些充滿煙火氣的小世界里,所展現的生活智慧。
這些作品雖“長”、題材雖“硬”,但都足夠扎根現實、關注人性、反映時代。它們具備了一部好劇所需要的歷史厚度、現實深度和人性溫度,改編成影視作品,更能滿足觀眾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自然更令人期待。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茅獎”改編熱潮代表著行業對內容質量的回歸。
但值得提醒的是,“茅獎IP”也并非“萬金油”。地基建好了,高樓還得靠工匠。改編不是簡單的文字轉碼,而是一次再創作。近年來,也有不少優秀文學作品在影視化過程中“水土不服”的案例。只有深入理解原著精神,把握時代脈搏,同時尊重影視藝術規律,才能改得讓觀眾叫好、讓市場認可。
同時,更要警惕將“茅獎”改編變成新的“流量密碼”。畢竟,健康的影視生態應該是百花齊放的,不能光靠經典改編撐著,也要有原創劇本的生機。如若制作方一擁而上,只重“茅獎”之名而不求創作之實,很可能使這一良性的發展趨勢陷入新的困境。
電視劇《風禾盡起張居正》的官宣海報上,有一行小字:“愿以深心奉塵剎,不于自身求利益。”這是一代改革家張居正寫給自己的人生信條,我想,這也應該是當下影視行業改革最需要的初心。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