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奉永成 通訊員 張先登
秋日清晨,永順縣顆砂鄉的山坳間薄霧未散,水管員汪義博已挎著工具包踏上巡管路。“保證全村人用水安全,這就是我的工作。”汪義博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湖南農村供水管護體系的基層堅守。
農村小型供水工程是山區百姓飲水之“源”。湖南省山區農村小型供水工程規模小、數量多,不同程度上存在管護資金不足、專業管護人員不夠和技能水平不高等問題。永順縣采取“一村一管”制度,成為湖南守護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樣板。
選準人——
脫貧戶當“水管員”,管護就業雙促進
永順縣地處武陵山脈中段,受山區復雜的氣候條件影響,管道破損、水表故障、冬季凍管等“跑冒滴漏”問題,一度是永順縣農村供水面臨的大難題。
2018年,永順縣出臺了《永順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護辦法》,把建立農村供水維修維護水管員隊伍和提升水管員專業能力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突破口,徹底疏通農村供水工程“毛細血管”。
“以前就靠種地謀生,現在當上水管員,一年能拿7000多元工資,還買了保險。” 汪義博曾是顆砂鄉的貧困戶,2019年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推薦、考核,成為村里的專職水管員。
為解決農村供水管護“缺人干”、脫貧戶難就業的問題,永順縣在脫貧戶中精選人員,建立“一村一管”管護隊伍。“我們選水管員,不僅看責任心,更想通過這份工作,讓脫貧戶有持續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永順縣水利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楊世朋介紹。
如今,286名和汪義博一樣的農村供水管護員扎根在永順鄉村,成為暢通農村供水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力量。
穩好隊——
有保障、強技能,水管員“愿干能干放心干”
“以前只會修簡單的水管,現在水廠的凈化設備、消毒流程我都懂,遇到爆管、凍管,能快速搶修。” 汪義博自信地說。
永順縣通過常態化培訓,讓水管員從“門外漢”變成技術工。縣水利局定期組織全縣23個鄉鎮的水利業務人員及水管員開展培訓,持續學習政策法規,重點練習管網管件維修更換、水表故障處理、水質凈化消毒、突發供水事件應對等。
“有了基礎保障,水管員‘愿干能干放心干’。”楊世朋說,自2019年起,永順縣積極籌集資金,將農村供水水管員工資納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范疇,為水管員隊伍提供待遇保障。
見實效——
村民用水不愁,小隊伍撐起民生大保障
“現在打個電話,汪師傅很快就到,修得又快又好。”顆砂鄉村民李萬清說,以前用水最怕兩件事:一是冬天水管凍住,得挑著桶到處找水;二是水管破了沒人及時修。
如今的永順縣,不管偏遠山村還是平原村寨,村民用水遇到問題,只要打一個電話,水管員就能及時上門服務。
在“建管并重”機制的保駕護航下,永順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2016年70.14%提升到2024年的92.44%。村委會通過水費盈余反哺工程管護,形成“以水養水”的良性機制。
“水管員隊伍雖小,卻撐起了農村供水的民生保障網。”楊世朋表示,永順縣將繼續完善水管員隊伍管理機制,提升管護服務水平,讓每一戶農村群眾都能用上“放心水、舒心水”,讓供水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始終暢通。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著力推進農村小型供水工程管護工作,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與穩定,近年來,湖南省全面推進小型供水工程管護專業化、標準化、制度化,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