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已在全國捐建鄉(xiāng)村圖書館236個、資助近百名學子、陪伴超2000人次鄉(xiāng)村孩子度過美好暑假……
長沙這個“義倉”愛滿倉

鄉(xiāng)村學校的孩子們在長沙“義倉”捐建的圖書館里閱讀書籍。長沙“義倉”供圖
長沙晚報11月6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金)在長沙,有一個已運行15年的民間公益組織——長沙市開福區(qū)義倉公益推廣中心。它從2010年橘子洲頭三五人的“零星火點”,發(fā)展成如今匯聚近千名志愿者的“溫暖之光”,深入湖南、貴州、廣西、新疆等多個省份的鄉(xiāng)村中小學,開展以“專注鄉(xiāng)村教育 弘揚傳統(tǒng)文化”為主旨的公益助學活動。
“夏令營+圖書室+伴成長”,15年來,長沙“義倉”用這三盞溫暖明亮的燈,照亮著上萬名鄉(xiāng)村孩子的未來。6日,記者來到志愿者的聚點之一——麓谷企業(yè)廣場,探訪他們的公益助學故事。
緣起汶川地震,情聚長沙
成立“義倉”這個想法是趙世學提出來的,緣起汶川地震。
2008年5月中旬,趙世學在四川樂山出差,遭遇汶川地震,被困在一個小招待所里,震感強烈,周遭有不少房屋都倒塌了。
“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太渺小了,生命太脆弱了!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多些互相幫助。”趙世學回憶當年情形仍無限感慨。回到長沙后,他便加入了長沙天涯義工組織,還牽頭成立了“多背一公斤”湖南團隊。
“多背一公斤”,即為鄉(xiāng)村孩子多背“一公斤的捐贈品”,主題為“愛自然
愛孩子”,聚焦關注鄉(xiāng)村孩子的成長。通過網上發(fā)帖和線下發(fā)傳單,趙世學有了最初的團隊成員。
趙淑萍就是這樣被招募入伙的。
“我本來是到橘子洲頭參加音樂節(jié)的,看到他們幾個人在入口處的展位上發(fā)傳單,便接過來掃碼加群了。”如今已是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老師的趙淑萍,當年還是湖南農業(yè)大學一名大二的學生。她清楚地記得,那是2010年9月份,展位上的橫幅“湖南多背一公斤團隊歡迎你的加入”吸引了她的目光。
趙世學告訴記者,那場橘洲音樂節(jié)的“擺攤招募”一共吸引了近百名像趙淑萍這樣的熱心大學生加入。
經過前期籌備,僅僅過了一個月,趙世學便帶領上百名志愿者,拉上團隊內部自愿捐贈和社會募資而來的一貨車物資到岳陽臨湘龍源小學落地了一場公益活動。
“我本來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加群,看看老大他們是真做公益還是作秀,沒想到第一場活動就辦得讓我心服口服!”趙淑萍和其他志愿者都親切地稱比自己大十歲的趙世學為“老大”。她笑著表示:“看到孩子們領到新書包、衣服時的笑容,我感覺自己也很開心,這也是我能堅持下來的原因。”
公益助學活動一場接著一場辦,志愿者隊伍越來越大。為了更規(guī)范地開展活動,2012年8月,在開福區(qū)民政局和荷花池社區(qū)的幫助下,趙世學和小伙伴們注冊了“義倉”。“義倉”的本義,是指古時候各地為備荒而設置的糧倉,豐年積谷,歉年開倉接濟百姓。趙世學牽頭組織成立的長沙“義倉”則專注于鄉(xiāng)村兒童教育。
三個主題項目溫暖孩子快樂自己
“一星期夏令營”“傳遞書香”“陪伴成長”是長沙“義倉”的三大主題活動,也是志愿者們在15年的公益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鄉(xiāng)村孩童的核心需求。
“這是一個偏遠但山清水秀的地方。夏天汛期時,水流很快,在瀑布下面的棧道就會感覺到水汽,十分涼爽……總之羅溪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景點,歡迎你到我的家鄉(xiāng)來做客!”這是在今年邵陽市洞口縣羅溪瑤族鄉(xiāng)“一星期夏令營”上,一名叫“小龍”的小學生制作的“家鄉(xiāng)邀請函”,清秀文字里透露著對家鄉(xiāng)美景的自豪。
記者了解到,“一星期夏令營”需要志愿者們自負食宿,到聯(lián)點鄉(xiāng)村中小學為暑期留守兒童舉辦“興趣班”。
“夏令營以有趣為主,上午上足球、繪畫等興趣課,下午則傳授安全防護方面的知識。我們老師都是認真?zhèn)湔n試講過的。”志愿者李小花是長沙市婦幼保健院的醫(yī)務工作者,在夏令營負責教孩子們青春期生理衛(wèi)生知識和防性侵教育。她表示自己加入“義倉”是受她先生的鼓舞,從2018年參與夏令營以來,跟孩子們、志愿者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孩子們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明年你們還來不來?’,他們都非常舍不得我們走。”她笑道。
從“一星期”的知識澆灌到“一輩子”的溫暖守望,15年來,在長沙“義倉”的公益活動中涌現(xiàn)了很多溫暖人心的故事。
來自邵陽的鄉(xiāng)村學生羅穎(化名)家境困難,十年前鎮(zhèn)江一名志愿者李大姐開始一對一幫扶,不僅時常對她噓寒問暖,還出錢資助她上學。現(xiàn)在羅穎考取了鎮(zhèn)江的一所大學,經常到羅大姐的店里幫忙,非常懂得感恩。
永州的李亮(化名)小學時參加過“一星期夏令營”,表示自己長大后要當老師。她從衡陽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已回到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成為一名實習教師。
因為小時候參加過長沙“義倉”公益活動得到過溫暖、長大后加入志愿者團隊的小伙伴更是有幾十名。
記者了解到,經過15年的發(fā)展,“一星期夏令營”從最初的傳統(tǒng)文化浸潤發(fā)展到興趣班模塊化教學,開設非遺體驗、安全衛(wèi)生、快樂足球等課程,讓快樂教育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到今年,有672人次直接參與夏令營志愿者活動,有2000余人次鄉(xiāng)村孩子直接參與夏令營,累計募集資金和教學物資超50萬元。
同時,自2011年3月5日第一座“何柱石圖書室”在湖南臨湘龍源鄉(xiāng)建立,“傳遞書香”項目如今已在全國捐建鄉(xiāng)村圖書館236個;通過“陪伴成長”項目,長沙“義倉”志愿者資助了近百名寒門學子,當中有20多名鄉(xiāng)村學生已考入中南大學、湘潭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開啟嶄新人生。
“我們是一個開放的公益平臺,大家在這里快樂他人、快樂自己,一起朝著快樂出發(fā)!”趙世學說,期待更多的朋友加入,一起關注鄉(xiāng)村教育、關心鄉(xiāng)村孩子成長。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