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貫徹落實國務院“人工智能+”行動的實施方案》發布會現場。 鄒偉瑜 攝)
華聲在線11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鄒偉瑜)今年10月27日,《湖南省貫徹落實國務院“人工智能+”行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印發。11月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實施方案》出臺背景、核心內容及實施路徑,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省數據局相關負責人回應了媒體關切。
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被湖南列為“4×4”現代化產業體系四大未來產業之首。
此次出臺的《實施方案》立足湖南發展基礎,直面算力支撐、核心技術、龍頭培育等領域與先進省份的差距,緊扣“對標對表、科學發展、湖南特色、可感可及”四大原則,明確了“兩年有突破、五年見成效、十年成高地”的發展目標——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人工智能應用水平躋身全國前列,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方案構建了“5大領域+14個賽道”的重點發展格局。
在科學技術領域,聚焦基礎研究與神經科學協同創新;產業發展領域重點推動先進制造、文化旅游、農業、具身智能升級;消費提級領域布局自動駕駛、智能終端、低空經濟;民生福祉領域覆蓋教育教學、醫療健康、高危作業智能化;治理能力領域則強化政務服務與應急管理的AI賦能,全方位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
為保障行動落地,方案創新推出“五個十大”“五位一體”的系統布局,形成涵蓋十大重點企業、十大示范場景、十大未來場景、十大科技創新平臺和十大支持措施的“組合拳”。
其中,重點企業與科創平臺筑牢供給端“雙支柱”,示范場景與未來場景構建需求端“雙牽引”,支持措施則作為供需銜接的“催化劑”,共同打造“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套布局,湖南將實現從“單點突破”到“集群發展”、從“技術應用”到“范式變革”、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的三大轉變,打響“湖南智造”“湖南創意”新名片。
在科技創新與要素保障方面,省科技廳明確將從技術攻關、平臺建設、成果轉化、生態培育四大維度發力,支持基礎學科與AI交叉研究,布局垂類大模型體系,建立科創平臺動態調整機制,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省數據局以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構建高質量數據集供給體系,目前已建成50余個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數據規模超10萬TB,湖南大數據交易所累計交易額超2.18億元,未來將進一步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打造數據產業集聚高地,推動“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同頻共振。
此次《實施方案》的出臺,標志著湖南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時代,通過系統性布局與精準化施策,奮力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讓人工智能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為百姓帶來更智能、更美好的生產生活體驗。
責編:鄒偉瑜
一審:鄒偉瑜
二審:李昆勵
三審:劉樂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