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余茜 謝龍彪
社交電商興起,不少小商家、商戶為拓展線上業務,入駐社交平臺,借助平臺引流推廣,拓寬市場。
10月下旬,有多位商家向華聲在線《湘問·投訴直通車》欄目投訴,他們上線團購業務,入駐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遭遇平臺服務商服務“縮水”、店鋪被封、拖延退費等情況,甚至“中招”虛假代運營套路。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以公司名義簽約開通的卻是個人店鋪,還被平臺封禁
鄭女士是一家旅游公司負責人,今年7月,一名自稱小紅書業務員的人來電,邀請她的公司入駐小紅書平臺,承諾提供店鋪開通、上線團單、圖文種草引流、代運營及永久售后服務等。鄭女士向該業務員確認身份和公司資質時,對方強調,其所在公司是小紅書官方合作商,旅游商家必須有合作商邀請才能開通小紅書賬號并入駐。7月30日,鄭女士簽合同時發現對方為湖南本地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地薯”)。合同約定,鄭女士公司支付980元,8月4日前“本地薯”為鄭女士公司開通小紅書團購項目及認證功能,若延期將全額退款。
鄭女士告訴記者,她向對方提供了齊全的公司資質材料,但“本地薯”僅為她注冊個人店鋪,而不是其公司店鋪。在業務員的游說下,她又支付1280元推廣30篇素人種草帖引流。但20天過去后,“本地薯”未按約履行,僅推廣1篇種草帖。
9月21日,鄭女士個人店鋪突然被小紅書封禁,理由是未獲得推廣文旅產品的資質。她才得知,“本地薯”為她注冊的個人店鋪上架旅游產品,被小紅書認定為違規操作。
在杭州做家政生意的周女士,也有類似遭遇。今年3月8日,她與湖南顧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稱“顧道傳媒”)簽訂抖音團購合作協議,服務費2100元。“顧道傳媒”宣稱是抖音官方授權服務商,承諾“一對一服務,3至4天上線團購,上線當天就能接單”。周女士告訴記者,協議簽訂后一個多月才上線團購商品,兩個月過去未接到任何訂單。她找“顧道傳媒”要求提供售后服務,對方未予理睬。
平臺服務商濫用授權資質
記者搜索《湘問·投訴直通車》平臺發現,今年5月至今,平臺上涉“本地薯”的投訴達到16條之多,涉“顧道傳媒”的也有8條,多涉及社交電商代運營問題。8月7日,“本地薯”因電話和注冊地址均無法聯系,被湖南湘江新區商務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但其不顧信譽有損,仍聯系業務。8月27日,“本地薯”還與一位商家簽訂合同,合同上附有“本地薯”一名譚姓負責人的電話號碼。10月23日,記者致電該號碼,對方稱“打錯了”,他未在“本地薯”工作過。
隨后,記者又通過小紅書官方代運營服務商平臺查詢,也未查到“本地薯”相關信息,“本地薯”是否為小紅書授權服務商存疑。
10月24日,記者聯系了“顧道傳媒”一位顧姓負責人,他給記者發來一份抖音服務商認證證書,顯示“湖南欣動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抖音授權服務商,至于“顧道傳媒”與該公司有何關聯,該負責人未予回應。記者查詢這兩家公司工商登記信息,未查詢到關聯信息;在抖音生活服務官方合作平臺上也未查詢到“顧道傳媒”的信息。“顧道傳媒”一位不愿具名的離職員工向記者透露,“顧道傳媒”做市場推廣時宣稱的抖音授權服務商資質,其實早已被抖音取消,現在使用的是湖南欣動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授權資質。“至于兩家公司的關聯,并不清楚。”他說。
律師:平臺服務商虛假承諾涉嫌欺詐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平臺的代運營服務商利用實體商家信息不明、急于獲取線上客流心理,打著“平臺授權服務商”旗號,虛假承諾、模糊業務限制、夸大收益,來招徠合作商家,待商家簽約支付服務費后,承諾的服務卻難以兌現。
對此,北京中倫文德(長沙)律師事務所律師龍騰表示,商家無資質拓展代運營服務業務以及平臺代運營服務商簽約承諾提供店鋪代運營、精準流量推送、永久售后服務等,但實際未履約或敷衍執行,可能構成欺詐性誘導簽約,根據民法條款“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因此,上述提到的鄭女士和周女士,有權要求解除合同、退還服務費。
龍騰表示,消費者可收集合同、聊天記錄、支付憑證等相關證據,向平臺方、市場監管部門或公安機關舉報。平臺方在防止代運營陷阱上應承擔重要責任,加強對代運營服務商的審核與監管,確保其具備合法資質;同時還應提供透明交易環境,要求代運營服務商公開信息、建立透明的用戶評價系統、提供標準化合同模版等。
記者發稿時,鄭女士、周女士已分別跟“本地薯”“顧道傳媒”協商達成一致,訴求得到解決。對于其他商家遭遇的平臺代運營服務問題,記者將繼續關注。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盧小偉
三審:劉樂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