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湘超湘潭主場,來自新疆吐魯番的75名演藝人員翩然而至,表演音舞詩《吐魯番的葡萄會唱歌》,仿佛將吐魯番盆地的和煦微風,一并帶到了湖南的夜空之下。
在湘超湘潭主場,來自新疆吐魯番的75名演藝人員表演開場舞。而遠在3000多公里外的新疆,湘超吐魯番選拔賽正如火如荼進行。預計12月,一支新疆足球隊將來到湖南,成為繼大灣區“友誼賽”后的又一抹跨區域足球聯動風景。
他們為何不遠萬里而來?一粒足球劃出的弧線,又將勾勒出湖南與新疆怎樣的淵源與故事?
8月,由湖南廣電創制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左宗棠收復新疆》全網熱播,全景再現了左宗棠“舁櫬出關”收復疆土的壯舉。
10月27日,湖南省經典舞劇《熱血當歌》在新疆烏魯木齊市京劇院開演,湖湘兒女的家國情懷,隨著旋律緩緩流淌至天山腳下。
數日后,新疆的歌舞便跨越山河,回以熱烈的呼應。
從10月底到11月初,吐魯番歌舞劇團攜《吐魯番的葡萄會唱歌》《歡樂納孜庫姆》《高昌鼓韻》等經典劇目,在長沙、湘潭、衡陽等地接連上演6場,更以7次街頭快閃,將濃郁的西域風情灑滿三湘四水。
就在昨天(11月6日)晚上,音舞詩《吐魯番的葡萄會唱歌》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開演。
音舞詩《吐魯番的葡萄會唱歌》。候場時,湘伴君遇到了一群來自長沙市第十一中學的高二學生。
“上學期剛學完新疆舞《石榴紅了》,老師特意推薦我們過來‘取經’!”她們很期待觀摩到最地道的新疆舞姿。
文化的交融,遠不止于舞臺與銀幕,更在展覽場館、研學路上落地生根。
6月7日,2025年“紅石榴·我的韶山行”吐魯番市青少年紅色研學活動開幕,來自吐魯番市的100名師生代表在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參觀。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在烏魯木齊舉辦的《唐風妙彩——長沙窯瓷器精品展》,以125件長沙窯精品瓷器為載體,講述和傳承絲路精神,接待觀眾超11萬人次。
文化的交融,還體現在景區聯動、文旅協作中的“夢幻聯動”。
這些年來,岳麓山與葡萄溝早已締結為友好景區,成為湘疆兩地文旅交流的重要橋梁。
體育賽事,正是這份多元合作中最鮮活的媒介。
在去年的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男籃項目比賽中,湖南男籃與新疆男籃就在賽場上激烈交鋒、場下互贈紀念品,用體育精神書寫“神仙友誼”。
眼下,這份情誼正延續到足球賽場。
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的胡安太·杰肯和隊友們,每天都在球場加練射門、打磨配合,為湘超吐魯番選拔賽全力備戰。
“不只有我想參加湘超,好多隊友都想去湖南。”胡安太·杰肯說。
文化潤疆的暖流,既流淌在文物展覽的靜謐時光里,也涌動在市井煙火的熱鬧場景中。
“我們帶了七種葡萄干,共四百多公斤,免費請大家品嘗。”11月1日的湘超湘潭主場上,吐魯番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負責人一句樸實的話語,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心意。
賽場邊,熱情的吐魯番人民還“搭建”了一座微縮的吐魯番“巴扎”——40余種當地特產琳瑯滿目,干果的甜香、牛羊肉的鮮美、果飲的清爽,交織成獨特的新疆魅力。
情誼,總能喚醒心底最深的共鳴。
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吐魯番的葡萄會唱歌》的旋律緩緩流淌。觀眾席中,株洲市常春藝術團陳團長的目光,始終追隨著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神情專注而溫柔。
為了這場演出,他特意帶著藝術團的幾位歌友,驅車一個多小時趕來。
“年輕時,我曾在石河子度過一段難忘的歲月,”他向湘伴君娓娓道來,“今晚,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次青春的邀約。”
情感的紐帶,在市集與舞臺上短暫交匯,還在無數個民生細節中悄然織就、在歲月流淌里愈發堅韌。
鄯善縣阿斯坦村的村民不會忘記,湖南援疆投入650萬元建設的“援疆橋”。
這座31米的出行橋連通了曾經阻隔村莊的河道,配套的2000平方米美食就業廣場、3100平方米露營基地,讓昔日閉塞的小村變成了網紅打卡點。
在更廣闊的民生圖景中,援疆力量持續浸潤著這片土地。
“以前看病要跑幾十公里,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找‘毛醫生’看專家號。”在吐魯番市高昌區恰特喀勒鄉衛生院,74歲的回族老人劉德喜連連稱贊。
2025年6月15日,吐魯番市高昌區恰特喀勒鄉曙光村,紅石榴·湖南援疆“毛醫生”醫療隊開展“看病潤心走基層”活動。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立三 攝這座由湖南全額投資建成的衛生院,于2024年10月投用,建筑面積達4000平方米,讓周邊3.5萬名群眾實現了“小病不出鄉,大病有良醫”的心愿。
與此同時,更多溫暖的聯結正在生成,被時光一一記錄——
“共繪同心圓·禮贊七十年”紅色研學活動,讓一批中小學生在吐魯番近距離接受紅色教育;
“湘新一家親·文旅閱讀行”分館共建暨4·23世界讀書日活動,讓書香跨越山河;
“紅石榴·照見計劃”美育項目,讓吐魯番孩子用相機留住美好瞬間……
湘疆兩地的心手相牽,已具體而細致地融進百姓的日常起居。
“把新疆所長與湖南所優緊密結合”,兩地之間產業關聯的軌跡,早已在舞臺的旋律與節奏中埋下伏線——
2023年8月19日,由湖南援建的吐魯番市富鵬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人忙著將無核紫、無核白、玻璃脆三種葡萄分揀在同一個打包盒里,通過電商和冷鏈銷往全國各地。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音舞詩《吐魯番的葡萄會唱歌》的兩名主角,一位從湘江畔到火焰山下,一位在葡萄溝守望了半個世紀。兩位“葡萄奶奶”用一生時光,培育出吐魯番最甜的葡萄;
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攜手新湖南客戶端、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共同推出專題《阿達西,湖南來噠》,見證火洲少女遠赴湘江圓夢之旅。
湖南援疆聯合湖南廣電引入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吐魯番往事》,宣傳展示吐魯番作為絲綢之路樞紐和中西文明交匯的獨特地位和文化成就。
這些年來,湖南與新疆在產業、投資、民生等多個維度,同樣奏響了深度協作的樂章。
在湖南省第十批援疆工作隊的推動下,兩地共同舉辦“湖南制造進新疆·吐魯番行”“民營企業進邊疆”等5場產業對接活動,累計簽約投資額達349億元。
2024年11月26日,湖南能源集團所屬新疆庫木塔格礦區一號露天礦項目(籌備期)開工儀式舉行。中聯重科、希迪智駕等“湖南智造”企業,紛紛進疆落子布局。截至目前,湖南已有350多家企業進疆投資、投資額超500億元,在疆投資興業的湖南人達20多萬。
而在園區共建層面,“十四五”期間湖南創新設立1.6億元專項資金,實施園區軟實力提升工程,推動湖南湘江新區與吐魯番各園區在產業鏈構建、招商平臺共享等九個維度深化合作。
僅僅幾年的時間,吐魯番市園區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9家、高新技術企業37家,工業增加值從95.5億元增長至253.57億元,年均增速達27.65%,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吐魯番速度”。
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也在不斷深化——
“天山芙蓉·八千湘女上天山”歷史陳列館開館以來,觀眾游客接待量持續提升,成為新疆知名紅色文化地標;建立湖南圖書館吐魯番市分館、湖南少兒圖書館吐魯番分館;支持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虛擬演播室建設;推進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吐魯番分中心建設……
從文物展陳到閱讀推廣,從媒體融合到科技考古,湘吐兩地的文化合作正走向機制化、常態化。
這一路走來,是湖南的“所能”與新疆的“所需”精準對接,更是兩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此次吐魯番歌舞劇團帶著誠意而來,正是以藝術的形式為這份緊密合作喝彩,也為進一步深化聯動凝聚人心。
看著舞臺上的大幕緩緩落下,湘伴君突然深刻感覺到,湖南與新疆的故事,仿佛一首越寫越長的敘事詩。
這首詩的韻腳,落在少年追逐的足球上,落在少女旋轉的舞步里,更落在兩地人民心手相牽、共生共榮的每一天。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印奕帆
三審:劉樂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