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珂 通訊員 李舸)近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主辦的“2025年IPv6地址應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動”上傳來喜訊,由長沙大數據中心聯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長沙分公司申報的《長沙市電子政務外網IPv6改造升級方案》,從全國近160個參選案例中強勢突圍,成功入選“2025年IPv6地址應用典型案例”名單。這一國家級榮譽,標志著長沙在政務網絡IPv6深度部署與創新應用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

權威評選“賽馬”,長沙方案憑何“出圈”?
作為我國IPv6規模部署的關鍵推動力量,此次活動聚焦“應用實效、技術創新、實現水平、社會效益”四大核心維度,旨在挖掘兼具前瞻性與落地性的標桿案例,為全行業提供可復制的“IPv6+”轉型樣本。長沙方案之所以能在激烈競爭中勝出,正因其精準破解了政務網絡向下一代互聯網演進的核心痛點。
從“單棧”到“雙棧”,政務網絡駛入“超寬高速路”
長沙市電子政務外網是支撐全市政務運行的“數字神經”——它覆蓋市—縣—鄉—村四級,串聯骨干傳輸網、縱向廣域網、橫向城域網及安全防護體系,日均承載數十萬次政務服務請求。然而,隨著物聯網終端激增、工業互聯網加速布局,傳統IPv4地址枯竭、網絡擴展性不足等問題逐漸顯現。
此次改造以“IPv6雙棧升級”為核心,對互聯網區與電子政務外網區的業務系統進行全棧適配,不僅保留了對現有IPv4服務的兼容,更全面激活IPv6海量地址空間,同步構建起支持“云-邊-端”協同的新一代雙棧數據中心。通俗來說,這相當于為長沙政務網絡換上了“超寬高速車道”:既能保障現有服務穩定運行,又能無縫對接未來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場景的海量連接需求,為數字政府2.0建設鋪設了堅實的底層底座。
從“能用”到“好用”,釋放多重價值
目前,該方案正在長沙政務、科研等領域加快落地,預計依托IPv6的靈活擴展能力,“一網通辦”“跨省通辦”等服務響應速度將提升30%,基層部門接入政務網的效率將實現翻倍;特別是在應急指揮等場景中,IPv6低延遲、高可靠的特性預計將支撐千萬級終端的實時數據交互,成為城市韌性治理的“隱形引擎”。
“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政務網絡服務模式的革新。”長沙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不僅為長沙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管、可控、可擴展”的網絡支撐,更探索出一條“存量兼容、增量創新”的政務IPv6演進路徑,可為同類城市提供參考。
從“試點探索”到“全國示范”,長沙電子政務外網的IPv6進階之路,正是我國數字經濟底座持續夯實的一個縮影。未來,長沙將持續深化IPv6在智慧城市、數字經濟等領域的融合應用,以“數字底座”之強,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之進。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