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長沙天氣短暫回暖,一些小區的綠化帶、草坪及田間、菜地等處,悄悄冒出了不少白色小蘑菇。它們看似鮮嫩無害,卻是我國特別是南方地區引起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見的毒蘑菇,是離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種類之——大青褶傘。
近日,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中心中毒門診專家胡賽告訴記者,近期門診接診了幾例誤食大青褶傘而中毒的病患,大青褶傘“樸素”的外表極具迷惑性,千萬不要采摘食用。
大青褶傘常出現在小區、公園草坪甚至馬路邊。 長沙晚報通訊員 侯桂仁 供圖大青褶傘外表樸素
具有“偽裝”性
近日,劉女士發現小區的草坪中長了一些白色的蘑菇便采了一些,中午煮了跟老伴一起食用。吃完沒多久,劉女士夫妻就開始腹痛、嘔吐,家人趕緊將他們送至醫院。接診醫生通過仔細問診和檢查,考慮是野蘑菇引發的食源性中毒,立刻給予對癥處置。好在送醫及時,經過救治,他們成功脫離生命危險。根據患者清醒后的辨識,他們食用的是湖南地區常見的野蘑菇大青褶傘。
胡賽介紹,不少毒蘑菇色彩艷麗,相對而言,大青褶傘外表樸素,具有“偽裝”性。它的傘蓋初期是白色或淺灰色,像個小饅頭,長大后能鋪開成10厘米寬的“大帽子”,傘柄白白嫩嫩,上部有“戒指狀”菌環,最顯眼的是傘蓋下面的菌褶,成熟后會變成青褐色,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大青褶傘并非遠在深山,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它常出現在小區綠化帶、公園草坪、田間地頭甚至馬路邊,生命力極強,市民很有可能見過它。大青褶傘初期酷似可食用的雞腿菇,成熟后又像美味的高大環柄菇,很容易被誤采誤食。
大青褶傘含有青褶傘素,誤食后1至3小時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看似普通的腸胃不適,但會快速導致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兒童、老人及有基礎疾病者,誤食后可能引發休克或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這種蘑菇主要是引起胃腸道反應。”胡賽介紹,蘑菇中毒根據作用靶標器官可以分為胃腸炎型、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神經精神型等。其中,胃腸炎型是最常見的蘑菇中毒類型,潛伏期短,會有劇烈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誤食后
立即前往最近的正規醫院就診
胡賽提醒,避免野生蘑菇中毒,要牢記“三個不”原則。
不采摘:不要迷信任何“民間偏方”來鑒別毒菇,很多劇毒蘑菇與食用菇外表極其相似。
不購買:切勿購買貨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不食用:堅決不吃任何來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如果懷疑自己或家人誤食毒蘑菇,請立即前往最近的正規醫院就診,不要拖延;同時保留樣本,帶上吃剩的蘑菇樣本或拍照,幫助醫生快速鑒定毒菌種類;在醫生指導前,不要自行喝水或吃東西,也不要濫用任何“解毒”藥物。
“安全無小事,別做‘菇’勇者!”胡賽說,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遠離野生蘑菇。
責編:劉暢暢
一審:劉暢暢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