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1月9日訊(文/視頻 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通訊員 鄭偉 喬木)11月9日,記者從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漆t院了解到,該院院長林戈和鄭偉副研究員團隊與國內同行合作攻關,在全球頂尖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系統揭示了導致女性反復“試管”(IVF)失敗的卵子與早期胚胎質量問題的遺傳根源,并為其建立了一套清晰的分類與基因診斷體系。這意味著我國向實現“精準生殖醫學”的目標又邁出了關鍵一步,未來將為更多家庭的生育夢想保駕護航。

在全球范圍內,12.6%~17.5%的育齡夫婦正面臨不孕癥的困擾。盡管“試管嬰兒”技術圓了許多家庭的夢想,仍有部分女性會經歷反復助孕失敗,常見原因包括卵子不能正常成熟、受精失敗或早期胚胎發育停滯。過去,由于病因復雜、分類不清,臨床上難以明確診斷,也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為攻克這一難題,該項目聯合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共納入2140名經歷反復助孕失敗的病友,通過先進的基因分析技術,實現了多項關鍵突破。
“這項研究首次建立起試管失敗原因的清晰分類體系,歸納出6種主要類型,為復雜問題繪制出一張清晰的‘病因地圖’?!绷指杲榻B,基于該體系,試管失敗的總體診斷率提升至11.1%。尤其在“空卵泡”和“受精卵完全不分裂”這兩類型,診斷率超過了39.4%,為大量以往無法明確病因的患者指明了方向。
據介紹,該研究不僅幫助醫生實現更精準的“分型而治”,將整體陽性檢出率提升至12.8%~23.1%,從而讓患者避免盲目嘗試。更關鍵的是,大量新型診斷標志物的發現,為未來開發精準干預療法提供了明確的靶點。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