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楊昱 通訊員 郭杰
《湖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若干規定》正式施行一個多月來,全省600余名無障礙環境體驗員深入一線,為殘障群體、老年群體無障礙出行出謀劃策。
視障人士獨自出門辦事,遭遇盲道被占等突發狀況怎么辦?在省殘聯征集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典型案例中,遠程盲人導航與虛擬陪伴系統有望解決這一難題。
11月9日,記者采訪了該系統研發公司——株洲心芯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了解科技力量是如何為殘障群體提供無障礙服務的。
曹清和正在測試遠程盲人遠程導航與虛擬陪伴系統。(通訊員供圖)
虛擬陪伴,視障者獨自從株洲來到長沙
11月9日,在株洲市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內,47歲的曹清和正戴著遠程盲人導航與虛擬陪伴系統前端設備在樓棟天臺探索,雙眼全盲的他,獨自在天臺上行走。遇到了臺階等路障,會在系統語音的實時提示下停步,再慢慢地跨過去。
“這個系統對我們盲人來說,作用很大,即使沒有盲道,也能正常出行。”曹清和介紹道。記者發現,他脖子上的前端設備有微型攝像頭,遇到需要注意的路況,會實時發出“左拐”“右拐”“前面有石墩”等語音提示,讓他一路暢行無阻。
曹清和告訴記者,他幼時因兩次意外先后導致雙眼全盲,長大后靠按摩為生,出門到按摩店上班,遇到意外路況的情況常有,“盲道被占,只能慢慢摸著過去;路口間盲道斷了,又得慢慢探,運氣不好,還會被街上的立柱絆倒。最怕就是過馬路,要是感知不到斑馬線,就只能在馬路上打轉”。
2024年初,經株洲市殘聯推薦,他加入“遠程盲人導航與虛擬陪伴系統”測試小組,前往城市、山村、森林、河道等處,將延時、信號等體驗情況及時回饋給技術人員。
“最開心的事,就是自己獨自從株洲來到長沙,算是難得的出遠門。”曹清和說,2024年6月,他借助系統的幫助,從株洲出發,通過搭乘公交、高鐵、大巴等多種交通方式,抵達長沙橘子洲頭景區。
“能自由地出門走走,雖然看不到風景,但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比悶在家里要強得多。”曹清和說。
曹清和正在測試遠程盲人遠程導航與虛擬陪伴系統。(通訊員供圖)
設備為“眼”,后臺實時提供無障礙服務
“視障朋友穿戴的前端裝置,含多個微型攝像頭、超聲感應器件、北斗方位傳感器、貼身觸覺震動器件、圖像處理與無線網絡通訊器件等設備。收集到的路面信息會傳導回后臺,工作人員根據反饋的實時情況,通過語音交流、觸覺編碼等方式將導航信息、道路信息和行動指令實時反饋給視障朋友,實現其安全獨立出行。”株洲心芯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山東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徐晶晶博士介紹,該項目還處在測試階段,已在株洲市完成了200+人次、5000+小時的盲人出行服務。
“用戶經過短時培訓即可熟練使用設備,在公交乘坐、購物、復雜路口通行等典型場景中均能實現安全、獨立出行。”徐晶晶介紹,從最初的頭盔式到如今的頸掛式,設備還在不斷優化中。同時,團隊正在推廣設備的模塊化設計與標準化交互體系,看是否能適配不同城市的公共交通、商超等無障礙環境,以及拓展應用于聽障人士的多模態輔助、老年人出行安全保障以及無障礙公共空間的智能化改造。
“項目基于模塊化設計與大模型技術,可隨傳感器精度提升、AI算法優化持續升級。未來將融合更先進的毫米波雷達與多模態大模型,進一步拓展室內復雜場景(如商超貨架識別、電梯呼叫)的適配能力,實現‘感知—決策—反饋’全鏈條技術迭代,保持產品技術領先性。”株洲心芯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北京大學電子學院許勝勇教授表示,該項目已與陽光保險株洲分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創新構建“技術支持+安全保障”全鏈條服務體系,并聯動學校、殘聯等多方力量,形成了“政企校社”協同推進助殘事業的良性發展態勢,以實現科技助殘。
責編:伍鏌
一審:伍鏌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