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消費者在一甜品店內打卡“固體楊枝甘露”。
華聲在線11月9日訊 奶皮子糖葫蘆的熱潮還未遠走,一款將經典飲品“固態化”的創意甜品——固體楊枝甘露就已迅速接棒,席卷各大社交平臺與線下門店,掀起新一輪的“打卡”風潮。
線上線下齊發力,話題熱度破千萬
“發明固體楊枝甘露的人‘吃商’太高了”“這是什么神仙搭配”……芒果、酸奶與西柚的創意組合迅速占領各大社交平臺。截至發稿,相關話題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累計閱讀量已突破千萬。線下,11月9日記者走訪發現,長沙多家水果店、甜品店與餐飲品牌也紛紛推出同款產品,搶占市場熱度。
記者檢索發現,目前長沙已有超過60家門店上架“固體楊枝甘露”,定價多在20元至40元之間。產品在外觀與做法上大同小異,多以酸奶為基底,搭配新鮮芒果塊與西柚果肉,形成色彩鮮明的視覺效果。
一家位于開福區月湖街道的酸奶甜品店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店上架“固體楊枝甘露”僅一周多,銷量已迅速攀升至門店第一,月銷量突破400份,超越此前大熱的“奶皮子酸奶水果糖葫蘆”。
“我們也是近期才上新,目前銷量不錯,有時一天能賣出幾十份。”子曰甜品研究社北辰店工作人員表示。記者在該家甜品店觀察到,半小時內就有兩名顧客點名購買該產品。其中一名顧客表示,自己是被社交平臺的推薦吸引前來“打卡”,“配色很秋天,拍照特別出片。而且原料都是熟悉的食材,不會踩雷”。
口味評價不一,高定價遭消費者質疑
盡管熱度持續走高,消費者對“固體楊枝甘露”的評價卻呈現兩極分化。有消費者表示,“酸甜冰爽、口感豐富”,也有人直言“只是簡單組裝,風味并不融合,不如液體版楊枝甘露好喝”。
此外,“固體楊枝甘露”的性價比也引發熱議。“一整個凱撒芒果約20元,一個柚子約10元,加上酸奶成本約5元,自制一份同款甜品成本遠低于市售價格。”有消費者算了一筆賬。
“固態楊枝甘露的制作工藝并不復雜,但對水果品質要求較高。”一名烘焙師接受采訪時表示,“芒果太小或太硬、柚子太水或太干都會影響口感,因此選材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芒果一直在甜品中用得就比較多,所以即便最近推出了很多芒果類的產品,價格也不會有太大變化。”該名烘焙師介紹,而前段時間走紅的“奶皮子”則因為產量較少,本地難以買到,價格翻了一倍。
為多家甜品店供貨的水果店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目前并非芒果旺季,但甜品行業的芒果需求一直穩定。“不同商家會選擇不同品質的芒果,有的選用新鮮的凱撒芒果,有的則傾向于控制成本,這導致同款產品在口感上存在差異。”該負責人表示。
■全媒體記者 羅艾敏
觀點
業內人士:品質才能留住顧客
從黃油年糕、玉米蛋撻、奶皮子糖葫蘆,到如今的固體楊枝甘露,記者發現,近年來頻頻出圈的網紅美食往往具備一些共同特質——色彩鮮艷、造型出片、食材常見但搭配新穎。只要在形態或組合上做出一點微創新,就足以讓產品身價倍增。
然而,記者也注意到,大多數網紅產品的熱度難以持久。此前一度風靡的玉米蛋撻,目前在長沙僅剩少數幾家甜品店仍在售賣。而像黃油年糕、肉松小貝等能夠長期留存的產品,不僅口味要符合大眾日常需要,還要擺脫高溢價屬性,讓商品定價回落到大眾能接受的水平。
“做網紅產品確實能快速引流,我們也會緊跟熱點上新,短期內銷量通常不錯。”子曰甜品研究社工作人員坦言,“但這些產品的生命周期往往與網絡熱度掛鉤。我們有自己的主打產品,最終還是靠品質留住顧客——再多的網紅產品,消費者最終選擇的還是好吃、實在的那一款。”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