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智匯瀟湘 才聚湖南”2025年湖南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系列行動在天津南開大學迎來“收官”。
“智匯瀟湘 才聚湖南”天津站專場招聘活動現場。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李健 攝從初秋到初冬,從上海到北京,從西安到武漢,再到南京、成都、天津,一批批學子帶著簡歷和夢想涌入活動現場,“擠爆”用人單位的展臺。
湖南的Offer為什么令人心動?
答案,藏在一種關于事業的“長期主義”里,也藏于一種從“謀生”到“樂業”的生活理想中。
選擇湖南,
錨定一份“長期主義”的事業
近幾年,網上很流行一個詞叫“長期主義”,大意是指“在喧囂中保持定力”。
將其映射到職業選擇上,恰如一場嚴肅的“價值投資”:不只關注短期估值,更審視長期潛力。
湖南就業創業的生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與人才和時間做朋友”。
“智匯瀟湘 才聚湖南”天津站專場招聘活動現場。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李健 攝在這里,政策托舉加速人才增值。
職場上,新人往往需要經歷“蘑菇期”,在一般崗位上等待“被看見”。湖南為青年人才提供的最大紅利,是“被需要”的感覺和“被重用”的機會。
2011年,胡夢呤從天津科技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衡陽。
接下來的5年里,她先后參與縣農業農村局“頭雁”項目的觀摩學習,團市委“鏈習生”計劃的探索實踐,以及市人才辦“博士行動”的招才引智,一步步完成了從“農業小白”到湖南省展望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職業蛻變。
胡夢呤。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李健 攝胡夢呤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人才政策托舉的痕跡。這份早期的信任與支持,正是湖南為青年人才鋪就高速成長通道的生動例證。
在這里,產業生態拓寬職業邊界。
在湖南,各類人才都有機會“通向羅馬”。
湖南建投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譚丁,就用“立體產業生態城”來形容湖南的產業鏈——
有由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世界級產業集群構成的“地下基礎”,有由電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成的“核心支柱”,更有由數字創意、新一代人工智能等產業勾勒出的“天空美景”……
在他看來,披星戴月的工作成果,都是可以親身感受到的“大國重器”和“人間奇跡”。
在這里,“時代使命”承載遠大抱負。
湖南肩負著“持續用力打造‘三個高地’”“奮勇爭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時代使命。
對各類人才而言,選擇湖南,就是選擇將個人的發展與時代的浪潮同頻共振。
此次天津站專場招聘活動,湖南錨定“4×4”現代化產業體系需求與高校專業優勢的契合點,拿出了包括高校醫院(科研院所)、產業鏈民營企業、央國企和博士后站點等約8000個崗位,覆蓋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金融服務等多個重點領域。

在湘伴君看來,一紙湖南Offer,不僅是一份薪酬,更是一張參與構建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塑造區域發展格局的“船票”。
“如果你心里還燃著一團‘想做點什么’的火,來湖南吧!”
選擇湖南,
兌現一種從“謀生”到“樂業”的生活理想
如果說“長期主義”關乎事業的深度,那么從“謀生”到“樂業”的轉變,則關乎生命的溫度。
面對“工作”與“生活”的天平,來湖南可以找到平衡的砝碼。
工作上,“四好”湖南打造能扎根的熱土。
產業的“星辰大?!保涸凇?×4”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驅動下,湖南為人才鋪就了廣闊的賽道,確保所學能有所用。
政策的“陽光雨露”:從數十萬元創業投資到技能認證的綠色通道,從國企崗位的大比例傾斜到一次性基層就業補貼,都彰顯著招才的誠意。
服務的“精準導航”:線上,有匯聚20萬崗位的“不打烊”平臺;線下,重大項目釋放的6萬多個新崗位被精準推送。
創業的“溫暖港灣”:超過400家創業孵化基地、上千個免費創業工位,提供“一件事一次辦”的便捷服務。這里鼓勵冒險,也寬容失敗。
湖南湘江新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園。
生活中,“懂你”的湖南寄托著可觸摸的幸福。
長沙連續17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截至2024年,10年間長沙凈流入300多萬人,其中80%是年輕人;長沙現有人口三成以上為14歲至35歲青年,上榜“中國人才吸引力10強城市”。
長沙市五一商圈人潮涌動,熱鬧非凡。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這里的幸福是具體可感的:年輕人憑自身收入可以買房安家,優質的醫療與教育資源家門口可享,打拼事業與享受生活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
“幸福感門檻很低,幸福指標很高,很多剛畢業2到3年的同事都在長沙買了房?!彼{思科技中國區總裁江南感嘆說,“這種生活,對于大學剛畢業在北京工作的我來說,那是想都不敢想的?!?/span>
著名作家路遙在中篇小說《人生》篇首引用過柳青《創業史》里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span>
選擇湖南,選擇的是一個可以深耕細作的事業花園、一種能熱氣騰騰生活的美好方式。這,正是中國年輕一代獨有的清醒與智慧。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湘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