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田甜 通訊員 熊思思
2025中國新媒體技術展即將開幕,華龍網集團將攜專為媒體與政府行業打造的“智能體”AI數字化方案參展。據悉,該系統已在重慶市多個政府部門及媒體機構中應用,有效提升了內容生產效率與城市治理能力。
11月9日,華龍網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冉霓對方案的核心優勢與實踐成果進行了介紹。

全流程貫通,覆蓋媒體與政務核心場景
“我們聚焦于AI的實際應用,開發了多款智能工具,建立起從發現、分析到處理的一整套完整鏈條。”冉霓表示。目前,華龍網已推出六大智能體產品,覆蓋內容生產、輿情感知、政策解讀等領域,深度融入業務流程,實現了從信息獲取到效果評估的全流程覆蓋。
在媒體生產領域,智能體正在改變傳統工作模式。“記者可以通過內容生產智能體,實時獲取全網熱點線索,編輯則可利用輔助撰寫功能優化稿件質量。稿件發布后,質效評估智能體還會分析傳播效果,為后續內容決策提供參考。”冉霓舉例道。
在政務治理方面,智能體也帶來了創新突破。華龍網為重慶市人大定制了“草案撰寫智能體”可完成立法內容的智能分析與輔助撰寫,為網信部門部署的“感知預警智能體”與“研判處置智能體”,構建起覆蓋輿情全周期的管理體系。
智能體方案架構。受訪者供圖
數據與洞察,構筑核心競爭優勢
談及技術優勢,冉霓指出:“高質量數據集是智能體能力的根本,也是我們最獨特的競爭優勢。”據介紹,這一優勢源于華龍網在重慶數字基建領域的長期積累。通過承建重慶市“1+349”數字融媒平臺和“1+85”市政府集約化平臺,公司匯聚了全域媒體內容、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規等高價值語料,為智能體訓練提供了有力支撐。
“相較于業內同行,我們不僅擁有獨家數據資源,更具備對本地政務與媒體業務的深刻理解。”冉霓強調,“這確保了我們設計的每個AI場景都能精準對接客戶的實際需求,而非停留在技術演示層面。”
在肯定智能體應用成效的同時,冉霓也客觀指出了當前需要應對的挑戰:“用戶適應仍需一個過程,比如編輯希望智能體更能貼合個人寫作風格。同時,我們在熱點追蹤的及時性上還有提升空間。”
展望未來,華龍網將在“揚正”與“控負”兩個維度持續優化。內容層面,將簡化發布流程以提升效率;治理層面,將拓寬數據來源以精準監測輿情。華龍網希望以AI智能體為關鍵紐帶,打通媒體與政務的數字化鏈條,為行業共同發展提供可行的技術方案。
責編:潘華
一審:田甜
二審:黃娟
三審:周文博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