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姚昕玥 通訊員 賀浪
“咚—噠—咚咚噠!”11月5日,富有韻律的鼓點在漣源藍田民主學校教室回蕩,59歲的羅立新站在教室中央,手中的鼓槌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她時而輕點鼓邊,發出清脆的“噠噠”聲;時而重擊鼓心,傳出渾厚的“咚咚”響。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的動作,生怕錯過每一個細節。
從小受父親熏陶,羅立新熟練掌握湘劇音樂的各種特點及風格,形成了瀟灑細膩、手勢清晰、層次分明的獨特演奏特點,在各類展演和比賽中屢獲佳績,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漣源湘劇”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16年,羅立新從漣源市湘劇保護傳承中心的司鼓崗位退休,可退休人不退,她懷揣著一腔熱情,下決心要發揚“漣源湘劇”。
“不能讓我這一身本事浪費,也不能讓湘劇打擊樂后繼無人。”羅立新在被評為婁底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后,開始著手免費培訓湘劇打擊樂。“很多人不了解湘劇打擊樂,是我一家家上門推薦自己,幾乎跑遍了漣源的學校。”
最先向她伸出橄欖枝的是湄江長春聯校。這所地處偏遠貧困山區的學校,孩子們對湘劇充滿熱情,卻苦于沒有專業老師。羅立新到這上過一次公開課后,當即決定每周都要來這免費上課。“每周五都會坐近三小時的班車,再徒步半小時的山路過來上課。”羅立新回憶道,“風雨無阻,從來沒斷過。”
有一次,羅立新趕班車途中不慎摔倒,在地上足足疼了四五分鐘沒能起身,但想到孩子們期盼的眼神,硬是等緩過勁后又搭乘班車去了學校。
在雙江學校的打擊樂教室,黑板上寫滿密密麻麻的樂譜。鼓、小鑼、鈔、大鼓,每種樂器都標注著獨特的譜子。“這是湘劇傳統樂譜,每次給孩子們上的第一節課就是教他們樂理知識和識譜,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靈魂。”羅立新說。
羅立新選擇讓孩子們學習傳承,也有著自己的考量。她指著教室里正在練習的孩子們說:“你看他們打鼓時的那股認真勁兒,多讓人感動。我走進校園就是要把傳統文化這一顆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早早種下。”
多年來,她的足跡遍布漣源市長春聯校、民主學校、雙江學校、漣源一中、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婁底一中等40多家學校和單位,免費授課4000多個小時,參訓學員達5萬人次。
2020年,由她傳承的漣源市長春聯校、新新學校、藍溪學校被評為湖南省戲曲進校園特色小學。次年,新新學校打擊樂組登上婁底市第四屆鄉村(社區)文化藝術節暨非遺展示展演舞臺。2020、2022年,由她指導的長春聯校、民主學校打擊樂組,參加婁底市第三屆和第四屆“非遺”成果展比賽并獲一等獎。
羅立新還向社會奉獻愛心。在漣源市“陽光家園”殘疾人托養機構,她自告奮勇擔任藝術團指導老師。這里的學員學習起來比普通人要困難得多,一個節奏往往要重復上百遍。她從不急躁,總是耐心地手把手教導。
“去年底,我們要給羅老師結算教學費用,她堅決不要。就連交通費,也分文不取。”該托養機構負責人感慨道。這些年來,羅立新還先后為“陽光家園”殘疾人藝術團購買音響設備、為貧困孩子和老人捐款捐物3萬余元。
鏗鏘的鑼鼓聲在校園里回蕩,羅立新的腳步從未停歇。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傳承著“漣源湘劇”,用無私大愛溫暖著身邊的人。2023年,羅立新獲評敬業奉獻類“湖南好人”。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