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范宏歡 實習生 黃春華
“300元以下基本買不到真羽絨?”近日,該話題在網絡上引發持續熱議,隨著氣溫驟降,消費者對羽絨服價格與質量的關注再度升溫。11月10日,記者走訪長沙多家服裝門店一探究竟。
臨近“雙十一”,羽絨服折扣力度加大
“科技保暖羽絨服系列,和你一起溫暖過冬天。”上午十點,在芙蓉區一家商場的優衣庫服裝店內,不斷重復的促銷廣播吸引著不少顧客選購。記者從導購處了解到,該品牌羽絨服價格區間集中在299元至799元。臨近“雙十一”,店內已經掛出醒目的促銷標識,部分款式直接參與優惠活動。
一位店員指著貨架上的羽絨服向記者介紹道:“目前店內羽絨服最低價為299元,主要看顧客需要什么款式,這款299元的絨子含量有85%。”記者翻看水洗標發現,該產品明確標注了絨子含量、充絨量等關鍵信息。
正在選購的張女士告訴記者:“立冬了,又趕上雙十一折扣,正好來看一下羽絨服,在實體店買感覺比較有保障。”
記者在商場走訪發現,羽絨服的價格差異主要體現在品牌溢價與設計成本上。與優衣庫的平價基礎款相比,位于同一商場的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專賣店內,羽絨服價格普遍躍升至千元級別。盡管價格懸殊,這些高價產品的絨子含量、充絨量等核心指標同樣符合新國標,其價格更多是承載了品牌價值與設計理念。
線上平臺同樣存在不少性價比之選。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鴨鴨官方旗艦店多款羽絨服售價在199元至300元區間。一款標價249元的短款羽絨服頁面詳情顯示,其絨子含量達到90%,并具備防水功能。客服向記者確認,該產品執行新國標,并提供了詳細的產品參數。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部分低價羽絨服的商品頁面仍存在信息標注不完整的情況,且大多不防水。一款售價159元的羽絨服僅簡單標注“加厚保暖”,未明確展示絨子含量等關鍵指標。當記者私信客服詢問具體參數時,客服提供的圖片不包含新國標規定的三項指標。
羽絨服價格絕非評判標準
在關注價格的同時,關于“真假羽絨”的爭論也在升溫。“300元以下買不到真羽絨”的說法究竟真相幾何?
“這說法不完全對,價格確實是重要參考,但不能簡單以價格論真假,因為購買渠道和購買時間是關鍵。”經營羽絨服生意二十多年的張先生告訴記者,羽絨價格波動劇烈,以今年為例,8月前一噸90白鴨絨約為35萬元,近期已漲到48萬元,每件衣服的原料成本就相差超過100元,“加上加工費、輔料成本等同時上漲,同一款羽絨服在不同季節價差可達一倍。”
張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件輕薄羽絨服的充絨量通常在60克到100克。若使用絨子含量90%的鴨絨,羽絨成本也就在40到100元之間。“根據羽絨含量在整件衣服里的權重換算,如果這件衣服的羽絨成本是30元,這件羽絨服的總成本在150元到180元。如果是80元羽絨成本,總成本也就是在200元到250元左右。”因此,300元以內是完全有可能買到輕薄款的“真羽絨服”的。
專家建議:新國標下選購要看“三個關鍵”
據悉,自2022年4月起實施的羽絨服新國標,用“絨子含量”取代了之前的“含絨量”。這一改變使得羽絨保暖性能的衡量更加精準可靠。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者在選購時只需把握三個關鍵指標:
首先是絨子含量,新國標要求不低于50%,優質產品通常為80%以上;其次是充絨量,在同等絨子含量下,充絨量越高保暖效果越好;最后是蓬松度,這是衡量羽絨品質的重要參考指標。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隨著新國標的全面實施,市場正在逐步規范。無論是線下實體店還是線上官方旗艦店,大部分品牌產品的絨子含量都已符合標準,而價格的差異更多體現在品牌定位、款式設計與實際保暖性能等方面。當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羽絨服品類豐富、價格多元,消費者只要掌握正確的選購方法,在300元預算內同樣能夠買到合規優質的羽絨服。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