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1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思佳)今天,湖南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總結暨成果發布會在長沙召開。全省共查明旅游資源單體147584處,涵蓋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生物景觀、歷史遺跡、建筑與設施等9個主類,其中新發現資源25491處,占資源總量的17.27%。
會議現場。李想 攝
本次普查自2024年12月啟動,覆蓋全省14個市州、122個縣市區,首次對全省旅游資源開展系統性、全域性摸底,并進行分級登記,級別最高為五級。其中,優良級旅游資源共32283處,占總量的21.87%;高等級資源共5695處,占總量的3.86%。長沙、張家界、懷化、湘西州、衡陽的高等級資源總體靠前。新發現資源數量前三名為株洲、常德和益陽,占新發現資源總數的34.5%。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普查新增紅色文化主類,共查明紅色旅游資源4592處,占全省旅游資源總量的3.11%,其中新發現新認定紅色旅游資源369處,占紅色旅游資源總量的8.03%。
普查工作中,省地質院與省文旅廳共同組建普查工作機構,設立工作專班和項目指揮部。省地質院地調所作為技術總包單位,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北斗定位等現代技術手段,實現了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并通過建立四級質量管控機制,確保了普查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
記者了解到,本次普查還總結提煉15項省級成果,包括《湖南省旅游資源普查報告》《湖南省旅游資源保護與利用指南》《湖南省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總結》《湖南省紅色旅游資源研究報告》等。
“要切實推動普查成果轉化應用,將成果作為科學規劃和宏觀決策的重要依據,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與業態創新的核心支撐,轉化為宣傳推廣和品牌建設的鮮活素材。”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旅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愛武表示。據介紹,下一步,將以普查數據為基礎,加強旅游資源向旅游產品轉化,不斷充實和完善全省旅游招商項目庫,對資源實行分級分類、精準招商,編制新的旅游線路,推動跨區域合作。同時,對普查成果實行動態管理,對開發得好,保護到位、效益明顯的旅游資源,及時進行升級進檔,并將其作為評定等級景區、等級度假區等旅游品牌的重要考量因素;對長期未開發利用的資源要及時降級降檔,形成持續、高效、有序的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格局。
責編:劉思佳
一審:劉思佳
二審:胡杏子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