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通訊員 陳旺青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加快建設健康中國’納入中國式現代化全局謀劃。我們醫學科技工作者深感使命在肩,必須自覺將教育、科技與人才工作深度融合,構筑支撐事業長遠發展的堅實根基,以科研報國的實際行動服務人民健康。”11月10日,中南大學常務副校長、湘雅醫學院院長、芙蓉實驗室主任陳翔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我國的皮膚病學專家,20多年來,陳翔帶領團隊始終扎根皮膚病學研究一線,以解決國民健康重大需求為己任。他們敏銳地洞察到,我國皮膚健康疾病譜已發生明顯變遷——從過去的感染性為主,轉變為以炎癥性、腫瘤性皮膚病為代表的復雜疾病模式。這一關乎億萬群眾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成為團隊科研攻關的核心方向。
“科學研究必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是我們醫學科技工作者的初心。”陳翔帶領團隊率先構建了國內最大規模的皮膚健康隊列,通過系統性研究開創性地揭示了代謝因素與炎癥性皮膚病的深層關聯。“我們的研究為‘健康湖南’‘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科學支撐,讓生活方式干預成為預防皮膚病的有效手段。”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就是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把中國人的皮膚健康問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對中國人皮膚病的獨特性,陳翔始終秉持“中國問題、中國方案”的科研理念。以PD-1/PD-L1抑制劑為例,他坦言:“西方的先進方案未必完全適合中國患者。我們的研究證實,該療法對部分中國黑素瘤患者效果受限。”正是這份科學自信與為民擔當,驅使他帶領團隊二十年磨一劍,不僅破解了療效差異的機制,更建立了適合中國患者的診療新路徑。
針對皮膚腫瘤手術精準導航的難題,團隊自主研發了集成人工智能的實時AR系統,實現亞毫米級導航精度;圍繞“環境—代謝—免疫—皮膚疾病”調控軸開展系統研究,成功獲得國家1.1類新藥臨床試驗批件。這些突破,閃耀著我國醫學科技工作者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的光芒。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要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我們最自豪的,就是打造了一支扎根湖南、心懷天下的創新團隊。”陳翔介紹,這支以本土培養為主的人才隊伍,在流行病學、藥物研發、醫工結合等領域各展所長,形成了皮膚病學領域全國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這正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生動詮釋——通過有組織科研培育戰略人才力量,依靠高水平人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如今,陳翔正帶領團隊以芙蓉實驗室為依托,著力打造“皮膚健康與精準醫學”創新高地。他們提出了宏大的愿景——國民皮膚健康促進計劃“十個一”工程。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包括:建設100萬自然人群和皮膚疾病隊列,建立1億條高質量皮膚健康數據集,培養100位國際一流醫學人才,開發10項世界領先的防治技術等。
“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我們將持續推動皮膚學科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通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力,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守護群眾皮膚健康貢獻力量。”陳翔表示。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