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見習記者 楊建建 范思璇 記者 胡盼盼 通訊員 庹煉
在近日舉行的2025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中,來自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獼富奇實”團隊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脫穎而出,榮膺全國金獎。
“獼富奇實”團隊獲獎稱得上名副其實。在前輩多年科研基礎上,團隊通過選育新品種、研發“湘砧”系列砧木和創制中藥肥,每斤獼猴桃可以多賣10元左右。
獼猴桃原產于我國,卻長期面臨“原產而不強”的困境。品種結構單一、病害頻發、技術滯后等問題,一直制約著獼猴桃產業的發展。
破局之路始于2007年,團隊指導老師王仁才教授在湘西州播下獼猴桃產業希望的種子,2022年“獼富奇實”團隊成立。
“我們團隊聚焦獼猴桃產業發展痛點,創新技術,形成了優種、沃土、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高標準綜合治理方案。”陳夢潔介紹。
在品種上,團隊積極選育新品種,并大力推廣前輩培育的特優紅心獼猴桃品種。該品種表現卓越,畝產高達2000公斤,甜度能提升3個白利度(果實甜度單位),維生素C含量達傳統品種的2.5倍,實現了產量與品質的雙重突破。
好種子還需好砧木。砧木是獼猴桃苗木嫁接的基礎,直接決定植株抗逆性與產量。團隊通過親緣關系分析,選育出“湘砧”系列砧木,可耐水淹28天,嫁接成活率從60%躍升至95%,育苗周期從12個月縮短至5個月。
“給土壤吃中藥肥,種出來的獼猴桃好吃又健康!”陳夢潔說,團隊研發出中藥肥,化肥用量減少30%,肥效提高40%,兼具病害抑制與營養提升雙重效果。
在鳳凰縣的獼猴桃科技小院,長期有團隊成員的身影。為了把好技術手把手教給農戶,學校派駐團隊成員長期駐村,通過訂單模式帶動當地農戶標準化、高品質種植。
在助力獼猴桃“逆襲”的道路上,有不少艱辛。陳夢潔曾因暴雨損毀近半實驗材料,數年多次奔波長沙和鳳凰基地之間。團隊成員魯鑫初到湘西駐村時,不僅面臨“語言關”,更遭遇了村民的“信任關”。
“2023年剛到那邊,村民們不太信任我,認為我這個毛頭小子哪懂什么種獼猴桃的事情。”魯鑫說,當時獼猴桃“潰瘍病”肆虐,許多農戶都改種辣椒。魯鑫和村民同吃同勞,從選藥到施藥全程指導,最終有效控制住了潰瘍病,也獲得了村民們的信任。
種出好果子,更重要的是賣出好價錢。
“傳統的綠肉獼猴桃一斤只能賣1至2元,而種植我們‘湘砧’紅心獼猴桃,糖度高、維C足,口感細膩濃郁,1斤可以賣到15元。”團隊成員頓湖洋說,加上畝產提升300到500公斤,能幫助農戶每畝增收3000元。
目前,“獼富奇實”團隊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建立6個示范基地,累計培訓種植戶1853戶,戶均年增收3萬元以上。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