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奉永成 通訊員 張先登
“半月不下雨,水田裂三尺”,是嘉禾縣流傳許久的俗語。嘉禾縣處于丘陵山地地形與喀斯特巖溶地貌區,水量存儲不一致等矛盾凸顯,喝上一口“安全水”成為百姓的心頭盼。
嘉禾縣在全省率先吹響全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的號角,構建起完備的供水體系,實現行政村供水覆蓋率、水質達標率雙100%,包括7.5萬戶農村用戶在內的共10.15萬戶居民告別“吃水難”的歷史。
一張藍圖繪到底,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嘉禾縣位于湘南,降水量不少。但因為地處丘陵山地,喀斯特地貌如同一個“篩子”,一些地方存不了水、聚不了水。
如何讓所有村民都喝上“放心水”?其實,過去嘉禾縣各鄉鎮都有小水廠,但都沒有突破“農村供水必虧本”的怪圈,導致經營效益不佳,部分地區服務跟不上。
嘉禾縣決定采取城鄉供水一體化模式,徹底解決全縣農村供水難題。但丘陵山區縣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難度不小。因為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項目技術要求和工程投入都比較大。
2010年起,嘉禾縣將城鄉供水一體化作為“一把手”工程,在全省率先全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
“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投資大、周期長,資金短缺曾是制約項目推進的‘攔路虎’。”嘉禾縣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黨總支書記李東介紹,嘉禾縣創新模式,以“撥、湊、貸、捐、引”5個渠道破解資金難題,為項目建設注入“源頭活水”,累計籌集建設資金9.58億元。
歷經10年,嘉禾縣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以久久為功的決心,讓4個優質水源點互聯互通,建成4座現代化水廠,7處加壓泵站精準補壓,450公里輸水主管縱貫城鄉,7200公里配水管道延伸進村入戶,日供水能力躍升至8萬立方米,供水網絡覆蓋城鄉10.15萬戶居民。
“三化”賦能,構建“五同”格局
“農村用水和城市用水一樣方便!”嘉禾縣塘村鎮平世村村民歐南飛告訴記者,10月31日家里停水了,15分鐘內就有技術人員上門維修,發現是水表出了故障,不到半小時就恢復供水了。
嘉禾縣始終堅守“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監管、同服務”的核心理念,徹底打破城鄉供水壁壘,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與城區同等便捷的供水服務。
此外,嘉禾縣采用“居民繳費+政府補貼”的模式,切實減輕農村群眾用水負擔;延伸便民服務觸角,將報裝、維修、繳費等服務下沉至鄉鎮。
“‘五同’背后,是‘三化’賦能。”李東介紹,嘉禾縣堅持管理專業化、調度信息化、服務智能化,讓供水管理提質提效更智慧。
嘉禾縣構建“1個總公司統籌+N個供水站落地”的管理體系,組建10個鄉鎮供水站,將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打造“智慧水務”平臺,實時監控管網水壓、流量、水質等關鍵參數,為供水安全筑牢“科技防線”。全面推廣IC卡智能水表,讓群眾繳費更便捷,大幅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歷經15年實踐,嘉禾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受益人口持續擴大、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真正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
“嘉禾縣是山區縣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生動實踐。”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南從頂層設計、資金保障、項目建設等方面,全方位落實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至2025年,全省共實施完成農村供水項目2390處,受益人口1890萬人,農村供水逐漸從單元分散向規模集中轉變,推動城鄉共飲“一江水”。
責編:劉茜
一審:劉茜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