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記者 楊佳俊 攝像 陳萌 郭立亮 童臻熙 剪輯 胡志丹
“前不久,歷時半年的2025‘蘇超’圓滿落幕。這是體育的盛會、文化的盛宴、人民的節日。”11月12日,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主論壇上,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胡連生介紹,“蘇超”舉辦伊始,江蘇省委宣傳部把“蘇超”宣傳報道作為全省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成果的一次實戰檢驗,作為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加強組織統籌,加強全媒體生產傳播,形成全方位、立體化、高頻次的宣傳聲勢,推動媒體和“蘇超”相互賦能、雙向奔赴——

堅持創新思維,構建宣傳引導“一盤棋”。轉變觀念理念,推動主流媒體與政務平臺、商業平臺和自媒體同頻共振,既“創造流量”“接住流量”,更“引導流量”;深化融合傳播,新華日報全媒體部門與13個地方分社建立協同策劃機制,形成“一市一爆點”傳播合力;江蘇廣電總臺打造“4K超高清+5G+AI”智能制播體系,實現“大小屏聯動、一屏觀六賽”體驗;各市縣媒體通過可視化手段,使“云觀賽”成為新的基層社交場景;積極推動各市縣政務平臺同臺競技,相互隔空喊話、浪漫對歌、互寄家書,激發網友熱情參與造梗、接梗、傳梗,成就了“人人主場、個個傳球”的傳播新現象。
堅持用戶思維,搭建賽事認知“坐標系”。創新話語體系,推動主流媒體積極擁抱網絡語態、青年語態,支持主流媒體當好網友“嘴替”,主動“接梗”“玩梗”;創新傳播形態,城市Battle(對抗)系列海報、表情包、BGM(背景音樂)、斗詩、拉歌等形式廣泛傳播;加強議題設置,用小故事詮釋“人民蘇超”大主題。

堅持互聯網思維,打造文化IP“孵化器”。打破體育邊界,將“蘇超”與文化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形成敘事連接,推動體育賽事由社會議題、地域新聞向全網焦點躍升;提煉城市文化內核,推動金陵文化、楚漢文化、吳文化、淮揚文化交流交融交匯,把“散裝江蘇十三太保”的調侃轉化為“散是滿天星,聚是蘇大強”的良性競爭;促進文旅體商融合,策劃開展“跟著蘇超去讀城”活動,在全省打造432個集觀賽、購物、美食、娛樂于一體的“蘇超第二現場”,“為一場球,赴一座城”成為旅行新時尚。
堅持底線思維,鑄牢輿論安全“防火墻”。把牢方向導向。深入挖掘賽事彰顯的體育精神、競技精神、城市精神,引導大眾積極參與、有序參與、文明參與、文明發聲。強化輿論引導。直面賽風賽紀、票務等存在的問題,及時發聲、表明態度、回應關切。

發言最后,胡連生分享了“蘇超”宣傳報道帶來的啟發:一是壯大主流輿論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推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內容生產傳播,與主流媒體形成“大合唱”。二是激活發展動能需促進人文經濟融合,探索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機制,有效激活地域文化市場化、產業化潛能。三是匯聚傳播合力需加強跨界協同,推動政府權威發布、媒體專業宣傳、企業場景融入、自媒體大眾傳播同向發力、同題共答。四是發揮主力軍作用需立足主流價值引領,堅持正能量前提下的大流量,用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真正將內容“流量”轉變為發展“增量”。
責編:蘭宇琪
一審:蘭宇琪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