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周帙恒 攝像 辜鵬博 郭立亮
11月12日下午,2025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新論壇在長沙舉行。在“破圈之聲”創作者說環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導演洪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策劃部主任唐澤先后登臺,講述參與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直播的創作心得和創作背后的故事。
【作品簡介】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直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組成1500多人的直播團隊,以一個總系統、七個分系統,170個機位的直播架構,組接起近千個分鏡頭,向全球精彩呈現了紀念大會和閱兵盛況。
【創作者說】
一段“價值上億”的神級運鏡藏著哪些潛臺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導演 洪玫

本次直播很多被大家津津樂道的經典鏡頭。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其中一個鏡頭的幕后創作過程。
在鳴禮炮升國旗段落中,62英尺伸縮臂圍繞年號臺與儀仗隊創作了49秒長鏡頭。直播后,被網友稱贊為國家隊水準“價值上億”的神級運鏡。
62英尺是目前總臺最長的一部重型伸縮臂,它需要三位攝像極為默契的配合。網友稱贊的兩段式希區柯克變焦,最大的難度在于場面調度和運鏡時機的把握,也就是說要根據儀仗隊行進的速度,以秒為單位,找到鏡頭變焦和伸縮軌跡間的一種極致匹配。這種長鏡頭敘事有時會用在電影中,但是很少用于電視直播,就是因為它一次性成功的操作難度太大。但是為什么要堅持創作這個鏡頭?我想,是因為這個長鏡頭中蘊含著體現本次紀念活動主題的幾個重要元素:人民英雄紀念碑代表緬懷先烈,和平鴿代表珍愛和平,年號臺代表銘記歷史與開創未來,并且在今年特殊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更想表達的潛臺詞是:從1945到2025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不僅有珍愛和平的愿望和初心,更有捍衛和平的能力和決心。
好鏡頭的誕生也得益于先進的技術手段。本次直播中,創新視角和新設備運用均創歷史之最。首次啟用三條索道,展現廣場磅礴氣勢;首次在太和殿前廣場設置系留無人機機位,空中視角呈現天安門廣場“眾志成城”的主視覺造型;首次增設數十個機位,以高、中、低三維,創新拍攝視角,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中國式閱兵的昂揚風貌;首次大范圍使用陀螺儀,等高同速跟拍空中梯隊,增加航拍鏡頭的速度感與力量感;首次規模化搭建國產8K超高清轉播系統,以新質生產力記錄歷史、昭示未來。
【媒體大咖說】
“震撼到起雞皮疙瘩”的閱兵解說詞推敲近50稿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策劃部主任 唐澤

這次直播的導演大部分都是80、90后,他們把年輕人的視角和新媒體的思維帶到了鏡頭敘事之中,也把強國復興的蓬勃朝氣傳遞給了億萬觀眾,直播刷新了總臺重大活動直播的多個紀錄。
一是直播觀看創下新高——國內電視端直播收視份額達創紀錄的92.61%。紀念大會直播和重播點播全媒體渠道總觸達339.4億人次。
二是國際傳播歷史最好——85種語言的直播信號和新聞視頻覆蓋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400家海外主流媒體共采用播出3.4萬次,首次被包括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在內的12家全球知名通訊社大規模轉發。
三是全網刷屏持續熱議——總臺發起的297個互動話題登上熱搜熱榜,24小時內閱讀量超65億次。海外社交平臺話題閱讀量超35億。
如果一定要總結經驗的話,我想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讀懂了中央隆重紀念背后的深意。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再一次指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極大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凝聚奮斗力量。二是用專業詮釋政治,前面洪玫導演舉的例子都充分說明我們對于專業的極致追求,我本人是撰稿解說團隊的負責人和主筆,這次電視直播解說詞反復推敲了近50稿,最終才達到網友口中“震撼到起雞皮疙瘩”的效果。三是總臺雄厚的技術實力支撐,這次動用的尖端設備、先進技術之多也刷新了總臺的歷史記錄。四是深度嵌入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與受閱部隊密切配合,雙向奔赴,確保了最佳呈現效果。五是總臺人的拼搏奉獻精神,大家把辛苦留給自己、把完美留給歷史。
只要我們與強國復興同行,與祖國人民同心,處處都是新聞的寶藏、潑天的流量。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李昆勵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