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1月12日訊(全媒體見習記者 彭美涵 通訊員 向小艷)今天,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省文化和旅游廳導游服務中心承辦的湖南省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舞蹈編創培訓班,在湖南省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正式結業。培訓班為期10天的“授人以漁”課程,為82名來自湖南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的舞蹈工作者,送上了一場從理念到方法的系統性舞蹈編創“啟蒙”。

結業儀式。通訊員供圖
基層文藝院團、文化館站普遍面臨表演能力強、編創能力弱的困境。尤其在艱苦邊遠地區,舞蹈骨干們有生活積淀和創作熱情,常因舞蹈編創理念、技法的缺失而“無從下手”。培訓班針對此進行精準“滴灌”“造血”,并非教會幾個成品劇目,而是致力于構建一套可持續的創作方法論。
本次培訓將專業基礎訓練作為編創能力提升的基石。培訓的10天里,每天清晨8:30,三個班級的學員準時出現在湖南省歌舞劇院的專業排練廳,開始“雷打不動”的90分鐘基訓課。培訓還創新開展“分班輪換”教學模式,三個班級學員輪流進入“空間”“時間與力量”“主題與敘事”三大核心編創模塊進行深度學習。這一設計精巧地解決了短期集中培訓中普遍存在的深度與廣度的矛盾,實現“導師資源深度聚焦”與“學員知識結構廣度覆蓋”之間最優解。

培訓現場。通訊員供圖
培訓課程推陳出新,從省舞蹈家協會主席楊霞《以當代思維激活舞蹈創作生命力》的宏觀視角切入,繼而通過馬卓明、王光輝、曹磊等專家課程,打通音樂、非遺、少兒舞蹈等垂直領域的創作邏輯。而且,課程設置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AI賦能舞蹈編創》一課更是引導學員思考將新技術作為拓展創作維度的工具。
培訓的最后階段,課程完全以作品為導向,學員們回到排練廳,經歷作品完善、分段編創、彩排修正的完整流程。落腳在彩排環節,學員從被動接受的“學生”,轉變為親身經歷創作全過程的“編導”,完成了從“我不敢編”到“我能編”的關鍵心理跨越,從而達到編創能力的提升。

結業舞臺。通訊員供圖
此次培訓探索出的“身體奠基+系統賦能+模塊教學+成果導向”的培養模式,為破解基層藝術人才瓶頸,提供了寶貴的“湖南經驗”。
責編:彭美涵
一審:彭美涵
二審:胡杏子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