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3號線全線洞通
為年底試運行和明年7月初期運營奠定堅實基礎
10月13日下午,地鐵3號線東塘站—桂花公園站區間左線盾構機在東塘站破洞而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志偉 通訊員 鄧飛華 攝影報道
長沙晚報10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 通訊員 周麗瑩)10月13日下午,隨著長沙市軌道交通3號線東塘站-桂花公園站區間左線盾構機在東塘站破洞而出,長沙市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實現全線雙向貫通,實現試運行前最關鍵的“洞通”目標,為地鐵3號線今年底試運行和明年7月初期運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全長36.5公里,共設車站25座
長沙市軌道交通3號線為長沙市軌道交通線網中西南至東北走向骨干線路,西起山塘站,東至廣生站,全長36.5公里,共設車站25座,全為地下線,區間單洞長度為59.55公里。
“地鐵3號線首臺盾構機2016年4月25日始發,全線共投入22臺盾構機,高峰期19臺盾構機在地下同時掘進。”長沙市軌道交通3號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丹介紹,3號線東塘站—桂花公園站—阿彌嶺站—朝陽村站區間單線長2.5公里,以朝陽村站作為盾構基地,同時作為中心城區的鋪軌基地。
何丹介紹,由于朝陽村站地處中心城區,施工條件受限,該站點提供盾構始發條件的時間較晚;施工過程中需經歷2次過站,且在施工后期要與鋪軌工作共用該站點地面場地,給施工組織帶來嚴峻考驗,“最后掘進的區間為東塘站—桂花公園站左線,全長625米,于今年8月14日在桂花公園站始發,10月13日到達東塘站,平均日掘進10.3米。”
多處穿越河道、湖泊和鐵路干線
實現全線“洞通”是地鐵建設過程最關鍵的環節之一,而在3號線“洞通”施工過程中,可謂困難重重,其是目前長沙地鐵所有線路中建設難度較大的一條,施工過程中克服了眾多困難。
記者了解到,3號線一期工程盾構施工需多處穿越河道與湖泊,先后下穿雅河、靳江河、后湖、湘江、瀏陽河、龍塘水庫等高富水風險區。其中阜埠河站—靈官渡站區間下穿湘江,湘江底溶洞極為發育,見洞率高達82%,溶洞發育區長230米。為保證安全,該區間首次在長沙地鐵建設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構。
3號線多處穿越鐵路干線,如京廣普速鐵路、長株潭城際鐵路、武廣高速鐵路。其中湘龍站—星沙站區間下穿武廣高鐵瀏陽河隧道,這是全國首例地鐵下穿既有運營時速350公里的高鐵隧道。施工過程中采用了盾構試驗段、高鐵限速、自動化監測等多種手段,高鐵隧道鐵路軌道最大沉降僅為1.3毫米,確保了武廣高鐵的正常運營。
此外,3號線還是國內首例長距離上下重疊并行下穿既有運營長沙地鐵1號線隧道,并行長度達930米,經過了1年4個月的緊張施工,嚴格監測管控,確保了地鐵1號線的正常運營。
一期工程預計明年7月投入運營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實現3號線一期工程早日通車試運行,3號線建設公司和各參建單位建設者精心組織和科學調度,召集全國專家對施工中的難點進行多次研討、反復論證;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問題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全面梳理,全面保障盾構掘進、設備維保、管片供應、盾構出渣等環節,最終確保3號線所有區間安全順利貫通。
長沙地鐵3號線穿越岳麓區、天心區、雨花區、芙蓉區、開福區和長沙縣。該線連接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長沙火車站等高校與交通樞紐,貫穿侯家塘、東塘、四方坪等城市核心商圈,快速銜接坪浦組團、長沙主城區和星馬片區,有效緩解城區南北向交通壓力,促進洋湖、星沙等片區與主城區的聯系,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引導城市向西南、東北方向拓展。預計明年7月,3號線一期工程將正式投入運營。
責編:劉暢暢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