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1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周瑋師 余蓮 彭靖貽 單琬蕓)“本以為遇到了能幫孩子解決上學難題的‘高人’,沒想到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說起被騙經歷,被害家長陳女士懊惱不已。
8月1日,記者從長沙市開福區檢察院獲悉,不少家長想通過教育咨詢公司的“專業能力”讓孩子進理想中學,卻一步步踏入精心編織的騙局,11人共被騙136萬余元。
“入學機會”原是騙局誘餌
2023年10月,陳女士在一個培訓群里認識了自稱能幫學生轉學的李榭(化名)。李榭是某教育咨詢公司法人,宣稱能幫學生轉學、進重點班,并有無數成功案例。
陳女士告訴對方,自家孩子想進長沙某名校,外甥女想從外地轉學到長沙某知名中學高中部。李榭拍胸脯保證能辦,約定陳女士孩子入學費16萬元,外甥女轉學費7.2萬元。2023年10月至2024年7月,陳女士分三次向李某某指定賬戶轉賬23.2萬元。
2024年2月開學季,外甥女轉學毫無進展。陳女士要求退款,李榭卻說錢已用于找關系,還稱之后若有其他學生需要轉學,可找其他家長收錢,再把7.2萬元全部退還。陳女士信以為真,沒再追究。
“介紹熟人”坑了其他家長
劉女士和陳女士的孩子是同班同學,對她十分信任。一次交流中,劉女士得知陳女士在“托關系”幫孩子運作升學,便說自己也有這需求。
2024年7月,陳女士把李榭的聯系方式推薦給劉女士。兩人見面后,李榭稱能操作轉學。半信半疑的劉女士去李榭的工作室考察,對方當場吹噓自己和長沙多所知名中學有合作,提出辦理入讀總費用18萬元,先交預付款12萬元,辦不成保證退款。當日,劉女士就向李榭指定賬戶轉了12萬元。
2024年9月,陳女士的孩子未能如愿進入期望的中學,劉女士的孩子也沒能成功轉學。李榭以校長沒簽字等理由一再拖延,同年10月,他先是關機,之后徹底失聯。
2024年11月,陳女士和劉女士報警。經查,李榭與兩人都是口頭協議,僅留下微信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等證據。
11人“花錢入學”被騙136萬余元
長沙市開福區檢察院受理該案后,檢察官依法訊問李榭,聽取被害人意見,審查了全部材料。查明2022年12月起,李榭注冊教育咨詢公司,以做中學生綜合素質評估為掩護認識家長,謊稱能解決轉學、進重點班等問題,在根本沒能力滿足家長訴求的情況下,先后騙取11名被害人136萬余元,其中36.4萬元未遂。騙來的錢全被他用于個人消費和還債務。
承辦檢察官認為,李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錢,數額特別巨大,涉嫌詐騙罪,依法提起公訴。最終,其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還被責令退賠被害人全部損失。
檢察官提醒:別讓“望子成龍”成被騙理由
孩子的教育是家長的心頭大事,不法分子正是抓住家長的焦慮心理,打著“能解決上學難題”的幌子詐騙。檢察官提醒:孩子入學、轉學等事,一定要通過學校官網、教育部門等正規渠道了解政策和流程,依法依規辦理。
對聲稱花錢能搞定上學問題的,要高度警惕。若不幸被騙,要保留好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證據,方便警方追查,挽回損失。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