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我這次來看看,就是看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首先定個規矩,就是要搞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講的不搞大開發,不是不搞大的發展,而是要科學地發展、有序地發展。
這段話出自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宜昌考察調研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時的講話。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900多年前,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生動描述了洞庭湖煙波浩渺的盛景。
洞庭湖是三湘兒女的母親湖,被稱作“長江之腎”。曾幾何時,因為過度依賴礦產資源和重化工業“吃飯”,洞庭湖周邊地區向洞庭湖和長江流域排放了大量廢水、廢氣、廢渣。
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從湖北宜昌乘船考察長江,來到湖南岳陽,在長江邊提出“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囑托。
近年來,岳陽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針對私捕濫撈和“化工圍江”等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的亂象展開一次次攻堅。
“禁捕前幾年,湖里幾乎沒有什么魚可捕了。經過系統治理,如今洞庭湖的水清了,魚多了。我們在巡查的時候,還能夠看到小江豚在江豚媽媽的身后游行。”洞庭湖的變化,鮮活地烙印在“水生水長”的周界武的心里。
周界武祖上三代都生活在洞庭湖上。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區域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岳陽縣成立了護漁隊,整治非法捕撈,作為黨員的他帶頭交了船、上了岸,開始巡湖、養蝦,從漁民變成“護漁達人”和“致富能手”。
近年來,岳陽市臨洞庭湖地區“洗腳上岸”的漁民,通過流轉低洼田從事魚蝦混養、稻蝦共作,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
與周界武一樣,劉曉云也在岸上過上了新生活。去鱗、剖魚、腌制、清洗、晾曬……她在岳陽市君山區錢糧湖鎮六門閘社區生態漁村開的店鋪,最多時請了十來名退捕漁民,一天制作數百斤風干魚。短短幾年,她的店就從最初的1個冰柜,擴大到了9個冰柜、4個冷庫的規模。
六門閘社區緊鄰洞庭湖,有核定退捕漁民76戶、152人。社區積極幫助退捕漁民通過發展養殖業轉崗轉業、開展技能培訓,并注冊通過了“六門閘風干魚”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成立了六門閘風干魚協會。現在,退捕漁民依靠水產養殖加工產業,重新吃上了“生態飯”,六門閘風干魚產業年產量將近3000噸,產值近2億元。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
從因環保要求兩度搬遷,到靠環保產品占領市場,湖南福爾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綠色轉型之路頗具“戲劇性”,也頗具代表性。2021年,臨江的新廠區剛投入使用不到一年,該企業不得不整體搬遷至臨湘高新區綠色化工產業園。借著這次搬遷,企業進行了工藝技術升級、設備更新,不僅生產效率更高了,能耗也大幅度降低,還獲得了省級單項冠軍企業、湖南省“綠色工廠”等榮譽。
沿江化工企業的退出搬遷絕不是簡單的物理搬遷,而是倒逼退出搬遷企業向綠色化、精細化、高端化轉型,大幅度削減排污總量。
近年來,岳陽已退出造紙紙漿企業35家、關改搬遷沿江化工企業26家,否決高能耗高污染項目150多個,并不斷利用生態資源稟賦,提升產業“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培育出現代物流、文體旅游等五條產值上千億元的優勢產業鏈。開放型經濟連創新高,實現了從“化工圍江”到“綠色護江”。
人退魚進,鳥鳴高枝;江豚逐浪,麋鹿奔騰。洞庭湖的美麗嬗變正肉眼可見地發生著,一幅詩意棲居畫卷正徐徐展開。
總監制:張軍 于鋒
策劃:伍剛 王薇 陶玉德
統籌:高藝寧 張志誠
制作:唐麗麗 龍興 趙謨一
技術支持:李名虎 劉亮
配音:沈瀟鵬
資料畫面素材:岳陽市廣播電視臺
來源:央廣網
責編:劉茜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