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耀
春風沉醉,暖陽傾灑。我們從瀏陽出發,奔赴金陽大道,一頭扎進油菜花海。這美景讓我不禁想起古代文人筆下的田園風光,而此刻,我的心早已飄向魂牽夢繞、滿是書香的道遠書院。
終于抵達!抬眼間,一座青磚八字形門樓靜靜佇立。仰望門楣,“匠心園”三個行書大字筆鋒靈動又透著蒼勁,好似藏著歲月的故事。“匠心”二字,不僅是對書院建筑工藝的凝練,更象征著書院對文化傳承的執著堅守與精研雕琢。沿著臺階往上走,兩側楹聯“武夷秀挹家聲遠,硤水環抱世澤長”映入眼簾,對仗工整,韻味無窮。
踏入園門,腳下是古樸石磚鋪就的地面,磚縫間小草蓬勃生長,在暖陽下舒展,滿是生機。不遠處涼亭里,幾位游客沉浸書海,專注神情與寧靜書院互為映襯,意境豐盈。拾級而上,由許仁龍先生題寫的“道遠書院”匾額古韻流淌,凝著書藝墨香。
邁進前廳,眼前便是一方天井,周邊回廊曲折,似一條無形的紐帶,串聯起書院的各個角落。漫步其間,目之所及,木雕、磚雕、石雕點綴各處。抬眸,高處橫梁上“巍然師范”四字筆鋒蒼勁,力透紙背,每一劃都凝萃著書香門第的家風傳承,承載厚重精神,令人心生敬慕。
穿過天井,踏入中堂,高懸正梁的“道遠堂”匾額瞬間吸引我的目光,肅穆之氣直抵心間。堂中,孔子拓印圣像高懸,“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對聯工整大氣,寥寥數語,把孔子傳承道統、德配天地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穿過道遠堂,右側便是撫琴室。吱呀一聲,輕推木門,一張古樸的古琴靜臥于案幾之上,琴身幽潤,似在悄聲敘說悠悠歲月。同行文友眼中滿是眷戀,對我娓娓講起他與這書院的緣分。他在塵世中沉浮,歷經紛擾,每當被心結糾纏,便像朝圣般趕赴此地。在道遠書院,他翻開古籍,沉醉于泛黃書頁的墨香;或是尋一角落,打坐冥想,放空思緒,感受內心的平靜。而最令他著迷的,便是聽琴。在澄澈琴音的環繞下,塵世煩惱皆被拋卻,內心唯有安寧,世間喧囂仿若隔絕在外。
從撫琴室出來,我又相繼游覽了棋室、畫室與茶室。棋室內,黑白棋子錯落于棋盤,對弈者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展眉落子,每一步都似在與古人對話,傳承著千年的智慧交鋒;畫室中,墨香與顏料的氣息交織,畫家們揮毫潑墨,筆鋒游走間,傳承著傳統書畫的神韻,將文化的脈絡在一筆一畫中延續;茶室里,茶香氤氳,泡一壺清茶,淺酌慢飲,在暖暖熱氣中,來自各地的文人雅士圍坐暢談,交流著對傳統文化的見解,讓文化的火種在言語碰撞間越燃越旺,窗門遠眺洞陽山九龍山的云霧繚繞,仿佛時光都慢了下來。
漫步于書院之中,仿佛踏入一座古老的文化迷宮,一步一景,景景皆含幽情;一景一悟,悟悟頓開靈犀。書院之美,美在建筑的古樸典雅,飛檐斗拱間盡顯歲月的厚重;美在文化的深厚底蘊,每一處細節都訴說著先輩的智慧。二者相輔相成,正如在這里我所領悟到的書院文化內涵——行則必至,道不遠人。只要付諸行動,真理與學問便不再遙遠,文化的傳承也在這一步步的探索中得以延續。
晚霞似火,灑在寧靜而唯美的道遠書院。我踱步走出院門,恰遇院長程衛。談及書院使命,程院長語調平緩,卻字字千鈞。“道遠書院,從扎根鄉土的那一天起,便扛起了挖掘湖湘文化深厚底蘊的重任。”“打造活態書院、推動沉浸式深度閱讀,使文化的種子在人們心間落地生根,是書院當下的新使命。”
暮色漸沉,道遠書院在余暉中鍍上一層金邊。我揮手作別,登上歸程。車窗外,花海翻涌,花浪裹挾著余暉,美得攝人心魄。我的心卻還留在書院,那彌漫的墨香、泛黃的書頁、靜謐的氛圍,都讓我深深眷戀。
責編:伍鏌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