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虹
《還珠格格》短劇完成備案流程,《縱橫四海》《精武門》《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等在內的百余部經典電影IP也被列入微短劇改編計劃。經典IP短劇化改編,會是內容新風口嗎?
數據揭示著行業格局的巨變。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高達6.62億,半年增長率高達14.8%。相比之下,長視頻營收日趨承壓。愛奇藝財報顯示,2024年其全年總營收為292.25億元,同比下降8%。在生存壓力下,“經典IP長改短”展現出強大的商業潛力。以《慶余年》為例,其短劇版《慶余年之帝王業》上線后,相關話題多次登頂微博熱榜,印證了經典IP自帶的流量效應。
但改編熱潮背后,質疑聲同樣強烈。部分短劇雖打著“經典重塑”的旗號,卻僅保留原作中高人氣的角色與場景,用“穿越”“重構”等手段割裂精神內核;更有大量作品陷入“穿越+系統任務”的同質化套路,既難以滿足觀眾日益多元的審美需求,也可能重蹈AI“魔改”視頻的覆轍。這種快餐式創作,正在透支經典IP的文化價值。
事實上,經典IP短劇化若處理得當,將實現多方共贏。對制作方而言,這是在行業變局中開拓市場、重塑口碑的良機;對文化市場而言,能讓塵封的經典以更輕量化、年輕化的形式回歸大眾視野,推動文化消費的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創作者能否平衡商業利益與藝術價值。
既然如此,作為短視頻翻拍的相關制作方,需要有長遠眼光,不能一味追求所謂的“爽感”元素,任由經典IP“長改短”走向流量至上的內容異化歧途。穩妥之舉,是要秉持嚴謹的創作姿態,盡可能在保留原著精髓基礎上,著力探尋適應當下新的敘事形式,讓翻拍后的短視頻真正做到短而精、短而新,使曾經的經典長劇由此重生,脫胎而成有口皆碑的新經典。這場短劇化改編的浪潮,既是挑戰,更是一次讓經典文化破圈重生的契機。
責編:潘華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