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近期,一首由童聲演唱的網絡歌曲《陳母問勇》在社交平臺上走紅。歌曲以衛國戍邊戰士陳祥榕的事跡為藍本,融合“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告白與“吾兒勇否”的母親之問,兼具個人情感與宏大視野,重構英雄敘事,禮贊家國情懷。
這首網絡歌曲能深深打動人心,根基在于真實。2020年,福建屏南青年陳祥榕在邊境沖突中壯烈犧牲,年僅19歲。部隊慰問時,其母姚久穗只問兒子戰斗時勇不勇敢,令人動容。歌曲創作者抓住這一真實對話,從生活真實如“遇敵百倍,不退亦不慫”的戰斗場景,到精神升華如“其勇冠三軍,耀九州”,將個體與民族氣節相連,讓英雄形象具體又崇高。
歌曲的情感表達也極具特色。采用童聲合唱演繹悲壯故事,反差可謂強烈。“吾兒勇否”四字,凝聚了母親喪子后的悲傷、驕傲與關切,經童聲唱出,超越了事件本身,引發聽眾對母愛、犧牲等永恒主題的共鳴。情感結構設計巧妙,從個人故事敘述,到集體回應,再升華為民族記憶,讓聽眾從個人感情過渡到國家認同。且歌曲情感表達克制,戰斗場景和母親哀思都不直白渲染,以含蓄方式滲透情感。
音樂層面,歌曲融合了多種技法。采用4/4拍,保證旋律統一與傳唱度,為敘事提供了穩定框架。編曲則結合傳統與現代元素,電吉他營造悲壯氛圍,間奏嗩吶彰顯民族特色,中西樂器碰撞,體現當代中國文化定位。旋律創作專業,主歌平穩配合敘事,副歌通過音程提升釋放情緒,“吾兒勇否”處旋律上揚形成戲劇性效果。歌詞采用“半文半白”寫法,兼顧了理解與文化深度。
網絡歌曲《陳母問勇》能引發廣泛共鳴,可以說,在于觸動了國人英雄敘事的集體記憶。它與“岳母刺字”跨越千年,展現了中華民族家國情懷傳承的連續性。歌曲將陳祥榕事跡升華為英雄原型,完成了傳統價值的現代轉換。在新媒體時代,歌曲通過社交平臺傳播,官方機構參與互動,打破單向灌輸,讓英雄記憶在大眾參與中鮮活。
《陳母問勇》的意義,遠超普通的音樂作品。作品記錄戰士事跡與母親大愛,凝聚的是民族對英雄精神的認同。從“岳母刺字”到“陳母問勇”,英雄敘事形式歷經變遷,但精神內核未變。它同時滿足了個體情感宣泄、社會構建集體記憶、民族延續文化基因的需求,讓英雄精神融入了民族血脈。
歌曲結尾,留給聽眾深深的思考:英雄是奉獻“清澈的愛”的人,銘記英雄要讓其精神代代相傳。我們期待在這片英雄輩出的土地上,英雄的故事不斷被賦予新的生命與表達。
責編:潘華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