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羽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童謠唱起,端午時至。
翻書如剝粽,字字都是好“餡兒”。端午節俗不少,書香亦不可少。本期為大家帶來四本好書,幫助大小朋友們了解端午的起源和節俗,感知生活本身的安寧和美好。
全維度認識端午
提到端午,“屈原”的名字一定會出現在你的腦海里,但你知道嗎,“端午節”起源于紀念屈原是不嚴謹的!一起翻翻《端午》,了解節俗背后的精神意義。
《端午》是一部為國人量身打造的傳統節日知識讀本。端午歷史悠久,節俗豐富,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關于端午的起源,有屈原傳說、伍子胥傳說、曹娥傳說、馬援傳說等眾說紛紜;關于節俗,有常見的吃粽子、賽龍舟、懸艾人,也有不太常見的煉劍、鑄鏡、采藥、射柳、送瘟、贈衣、贈扇……
在此書中,作者以史料為依據,從時間和地域兩個維度,對端午的起源、節俗、文化、流變、現狀等進行了細致地講述,精心挑選與端午相關的高清古圖近70幅,全彩再現悠久而活潑的端午。
端午節是什么味道的
端午節是什么味道的?是粽子米香,是艾草清香,更是家人圍坐共話的闔家團圓香。三分角粽甜蜜,六千菖蒲酒醇,一起走進《中國非遺》(第二輯)——《端午節的味道》,品一品端午節的味道吧!
《中國非遺》系列繪本(中英雙語)是一套向孩子們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美繪本,第二輯共5本,分別介紹了端午節、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古琴、黎族傳統織錦、中國活字印刷術等非遺技藝。書本在展示瑰麗多彩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同時,也帶領孩子感受和體驗生活中的藝術文化。
古代江南的浪漫儀式感
一年365天,《清嘉錄》有242種講究。端午節,晨起采艾、掛菖蒲,驅除一年的晦氣;秤錘粽、雄黃酒、咸鴨蛋,應節食品必不可少;貼鐘馗、賽龍舟,持續十天才算完……
《清嘉錄》是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記述江南地區歲時風俗的經典著作。此書按月份順序,分條記述風土人情,大量征引古今地志、詩文、經史資料,娓娓詳備。書中囊括正統節日、二十四節氣、時令習俗、飲食娛樂、文化掌故等等,記錄豐富別致的民間生活,堪稱中國節日歲時節令的百科全書。
感受日常之可貴
生活也許不如你期待的那般美好,卻也并非全如你以為的那樣糟糕。不妨試著:吃一頓美食,種一株花草,讀一本小書,聽一段音樂,學一樣技能……
《梅子熟時梔子香》一書收錄肖復興散文五十余篇,包括《荔枝》《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生命平衡的力量》《白桑葚,紫桑葚》《太陽味道的西紅柿》《不時不食》等經典篇目。作者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字里行間滿是撫慰人心的煙火氣。讀者能從他的文字中感受日常之可貴,體會藏在生活肌理中的細微情感與被忽略的閃光瞬間。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