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6月14日訊(通訊員 程楠 王蘇姣)為深化縣校合作育人機制,全面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水平,2025 年 6 月13日,由宜章縣教師發展中心主辦,麻田學校承辦的縣校聯動項目“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專題培訓” 順利開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通過示范課展示、課例點評和專題講座等環節,為構建高質量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注入動力。
示范課引領,創新心育課堂模式
培訓首日上午,三位優秀教師帶來的心理示范課精彩紛呈。周惠老師執教的《做情緒的小主人》,以 “體驗 — 認知 — 實踐” 為脈絡,用 “吹氣球比賽” 趣味心理活動,借助 “情緒畫像” 等活動引導學生辨識情緒。針對高年級學生,設計 “求助熱線” 情境,總結出六大情緒管理方法,通過口訣朗讀與合唱實現心理賦能。
程楠老師的《找找自己的閃光點》巧妙運用 AI 技術,以個性化自我介紹開場,配合 “大風吹” 游戲,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特質。基于 “喬哈里視窗” 理論,創設 “尋星環游記” 情境,融合故事、繪本與小組合作,融入心理暗示,助力學生提升自我認知與自信。
李紅梅校長帶來的《童心逐夢向未來》心理主題班會,以 “觸動 — 渴求 — 響應 — 獎勵” 四部曲,引導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樹立信心。借助 AI 技術繪制未來職業圖,將班級成長照片融入《少年中國說》歌曲,激發學生逐夢熱情。課后,宜章縣心理教育專家楊劍雄從多維度進行深度點評,肯定創新之處,同時提出關注個體差異、優化分層指導的建議。
專題講座賦能,夯實心理育人根基
培訓下午,三位心理健康專家帶來干貨滿滿的專題講座。宜章縣教師發展中心綜合室主任楊劍雄在《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系統講解課程設計原則與實施路徑,強調立足學生需求,注重體驗式教學,避免學科化傾向。
宜章縣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工作室主持人謝勛堡的《慧眼識心》,聚焦中小學綜合性心理通識教育,通過案例分析、視頻演示,傳授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與干預策略。
宜章縣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譚蘭霞的《小學教師必備的心理營養供給策略》,深入剖析小學生心理特點與需求,詳細闡述提供尊重、理解等心理營養的方法,助力學生塑造健康心理品質。
活動最后,麻田學校楊小明書記總結發言,他表示此次培訓示范課創新教學,講座夯實理論,有效提升教師心育能力,希望教師將所學應用于日常,完善心育體系,護航師生心理健康。
深化合作展望,護航師生心理健康
本次培訓實現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為麻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方向。參訓教師表示將積極運用所學于教學管理。麻田學校將以此次培訓為起點,持續深化縣校合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力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邁向新高度,為縣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蘭宇琪
一審:印奕帆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